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我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预计5月17日发射——
“民营队”上场,火箭商业化开启新纪元

    本报记者 雍 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预计于5月17日发射。5月8日,落户重庆两江新区的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举行了OS-X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首飞发布会,正式宣布了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首飞时间,预计于5月17日在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启动仪式上,重庆零壹空间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院、天仪研究院、零重力实验室签订了发射服务协议。

    国内首枚民营自主研发商业火箭

    北京零壹空间总裁马超对国内首型商业化飞行试验平台——OS-X系列火箭进行了正式发布。此次将进行首飞的重庆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的OS-X系列火箭,采用其自研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发动机推力达到350kN(千牛),能够为客户载荷实现0—20马赫的飞行速度,同时该火箭可灵活配置燃气舵、空气舵、姿控动力等多种控制机构,并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飞行试验所需的各类复杂飞行弹道。

    重庆零壹空间X系列火箭发动机已于2017年12月22日成功完成整机试车,这也是国内首台商业固体火箭发动机;近日,该款发动机再次圆满完成批抽检联合试车试验。当前,首飞火箭已转运至试验场,正进行最后紧张的发射前准备工作,计划在今年5月17日首飞。

    “目前我们是领先于全国其他民营商业火箭公司。”零壹空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舒畅介绍,国内商业火箭公司从2015年起步,目前加上两个“国家队”大约有十几家,其他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而他们今年X系列有三次发射,M系列将进行首飞。

    “重庆两江之星”为零壹空间OS-X系列火箭的首飞箭,箭长9米。X系列专注于科研领域飞行验证服务,是全球首个提供此项产品的企业。

    市场需求大订单排到2020年

    “重庆两江之星”所使用的核心电气产品——一体化综合控制机也为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综控机的重量仅有1.8公斤,相较以往产品缩减至十分之一,极大地优化了电气系统设计、节约了系统成本,该一体化综控机可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无人机、低成本火箭等航空航天飞行器。本次还搭载了无线传输技术验证,后续一旦得到应用,电气系统规模和成本还将进一步大幅下降。

    “商业火箭市场空间很大。”舒畅透露,零壹空间的火箭发射成本大概几千万一发,比目前国内国际火箭的发射成本便宜一半。现在造火箭的国家很少,但卫星需求的国家很多,中国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去年中国有19次火箭发射,今年将达到40次,“国家队”的发射任务非常繁忙,而商业航天的优点是效率高、成本低,舒畅表示他们有信心将零壹空间做到全球总价最低的小火箭。X系列专注于科研领域飞行验证服务,M系列专注500公斤以下的卫星发射。

    据了解,除现场签约客户,零壹空间还与多家海内外客户签订发射协议。M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订单已排至2019年,并与欧洲、亚洲多家卫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预计将实现年产30发以上M系列火箭和20发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零壹空间总装基地在重庆

    据了解,位于重庆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的零壹空间研发制造基地,初期投资2.5亿元,占地100亩,将建设研发中心、数字化智能制造总装中心、测试中心、飞行器控制与仿真中心和专用实验室等,建成达产后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基地一期50亩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内投用,将形成年产30发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表示,航空航天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开拓性地拓展了航天领域,体现了两江新区为助力航天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念。

    舒畅表示,零壹空间的目标不仅是把火箭成功送到太空上去,还要打通一条包括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地面基站、空间站运输在内的航天全产业链。目前他们已经成立了电子公司,正在跟重庆谈合作。预计到2020年,OS-X火箭能达到30—50发的规模。届时相信能吸引更多涉及卫星应用等领域的企业来渝布局。未来火箭将成为重庆的三张新名片:军民融合、国际化精品企业、科技独角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