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别让读书在最美图书馆里成“神话”
杨 雪

    正是江南好时节,杭州美景又添一道。高晓松的公益梦想“晓书馆”开馆后迅速走红,一“约”难求。然也,一座颜值上“最接近天堂”的图书馆,加上人们熟知并喜爱的公众文化名人效应,真是想不火都难。

    争议随之而来。目前每本图书无单独编目,亦无系统可检索书籍,全凭读者开架自取;顶到天花板的大书架并不实用,上层书籍无法自由取阅,由工作人员定期调整更换……在图书管理上,晓书馆还有待探索。不过都是些技术性问题,倒也好解。

    作为一座以阅读为名的公益图书馆,它能否服务更多的人读书,才是难解的议题。晓书馆入驻良渚社区图书馆,对社区居民来说,藏书质量上有了几何级跃升是好事,但客观上,慕名蜂拥而至的人又挤占了社区阅读空间。当然,更重要的人文性难题还不在此。毕竟,这个社区阅读空间究竟有多大,或许我们只能露出一个礼貌而不失尴尬的微笑。

    显然,造访晓书馆的人,看热闹的多,看书的少;被“美哭”的多,思辨的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流行文化语境里成了仪式、神话,甚至信仰,一旦与所谓“最美图书馆”相逢,便胜却人间“最文艺”——拍照、P图,配几句心情,颇有去寺庙烧香的意味。标榜读书仪式感不再是小清新的专利,“打卡”最美图书馆慢慢写进大众文化。世人愈发向往有趣的灵魂,读书也愈发被叶公好龙般高高捧起。

    北京郊区的篱苑书屋、北戴河的孤独图书馆、扬州的钟书阁……可以预见,最美图书馆、最美书店还会越开越多。不过,对于我这样的懒人来说,看图片欣赏一下场馆、环境之美足矣;除非顺路路过,参观一下也不错;假如某个偶然机会正好去了晓书馆,又正好撞上高晓松在说脱口秀,那就完美了。至于读书,我觉得窝在沙发里读最惬意,当然靠在床上也好,但缺点是容易犯困。个人以为,读书最有“场”的地方,不是“最美图书馆”,而是英国和日本的地铁里。

    这是一个动辄抱怨“没时间”、谁也不知道整天都在忙啥的时代。最有效的读书方式,应是善于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去读些非碎片化的东西。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共勉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