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为地下管线补上“身份证”
吴 巍 本报记者 付毅飞
视觉中国

    最近,一场大雨给正在建设的苏州太湖新城带来了麻烦。

    瓢泼大雨中,园区内积水严重,正在建设的管线不见了踪影。这可急坏了现场建设人员——找不到管线就无法实施后续项目,贸然开挖容易将新建的管线破坏,万一发生爆管,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紧要关头,航天科工203所智慧管网团队施工人员赶到。他们借助电子标识器探测仪,很快找到了管线上的电子标识器,不仅精确定位了管线的位置,还获取了管线类型、管径、压力、流向、建设年代等20多项属性信息,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困扰了建设队伍一星期的难题,在不到20分钟内迎刃而解。

    203所研发的电子标识器,安装在地下管线每个节点上。

    这种如手电筒般大小、拥有醒目的明黄和明红颜色的设备,成为了地下管线的“身份证”,并实现了对水、电、气、热、油等客户的全行业覆盖,中石油、国家电网、铁路总公司等都在用它。

    地下管线信息尽在掌握

    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水、电、热、气、通信光纤五大类。

    水、电、热、气就像供给人的能量一样,满足城市各方需求;通信光纤就像人的神经,在城市中负责传递各种信息。地下管网作为隐蔽工程,维护维修都比较麻烦。由于地貌的变迁和地上标志物的更改,业主单位施工之前,依据以往的施工图纸很难找到管线的全部具体位置,给管线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和风险。

    据203所智慧管网项目负责人刘伟介绍,由于电子标识器与管线相对位置固定,几乎不随地貌变迁,利用电子标识器探测仪找到电子标识器所在位置,随之也就能够找到相应管线的位置。通过射频通信识别芯片,就能获取管线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码。

    电子标识器存储了管线的相关信息,包括材质、类型、权属单位、铺设年代等。有了它,对于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便能了如指掌。

    科技日报记者从203所了解到,该所2017年智慧管网年产值突破亿元,电子标识器年产量已突破10万台,累计为国内各行业用户提供数十万台,应用于苏州太湖新城、北京未来科技城、山东德州北京燃气等重点工程,政府用户涵盖全国20余个省市。

    不用电源也能工作50年

    电子标识器埋在地下,没有电源,怎么工作呢?原来电子标识器探测仪会辐射低频电磁场,通过电磁场为自己充电,再通过负载调制方式,将自身信息传递给探测仪。

    电子标识器带有定位、测距功能,误差不超过1厘米;其芯片能存储一万字节,可详细记录管线属性信息;其数据可共享、可导出,不易丢失;产品抗干扰性高、防腐蚀,对道路结构和地下环境无破坏、无污染。此外,电子标识器最大使用寿命50年,可回收利用,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刘伟表示,电子标识器可以随着市政施工埋入地下,也可以在已经完成建设的管线上方进行增补安装。在管堵、三通,或直线管段每20米至50米加装一个标识器,完全不会破坏路面基本情况。它无源、无污染、使用时间长,默默地守候在弯头、阀门河流交越点、道路交越点等重要的部位,只有电子标识器探测仪到来,才会现身并“吐露实情”。

    有了它开挖事故少一半

    电子标识器仅仅是203所构建智慧管网的十几种核心产品之一。

    “我们智慧管网的目标,是要制定符合城市自身发展定位的管网管理模式,打造世界先进的地下管线智慧化系统。”刘伟说,通过电子标识系统的建设,地下管线数据的准确性提升到96%以上,开挖事故率降低了一半左右,管线维护维修开挖面积减少了60%至65%;利用管线监管系统,地下管线监控率达到100%;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利用应急处置系统,合理调配管线管理部门和权属部门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应急抢修资源;利用智慧管网规划分析平台,能够实现区域内管道空间分析、辅助等功能,真正实现智能规划管理和决策,并整合管线信息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统一管理。

    该项目硬件开发工程师王旭表示,智慧管网作为朝阳产业,国内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所有产品都是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定制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使用习惯、不同业务对象的需求。未来203所智慧管网团队将着重树立品牌效应,为用户提供顶层规划持续有效、推进实施稳步可靠的管网智慧化建设及运营维护方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