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
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拓展国际科技合作
人才与技术嫁接 合作基地瞄准青岛品牌优势
本报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张永艳

第二看台

    近日,“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通过专家评议,被科技部认定为2017年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至此,青岛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9家,这是青岛市继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岛工研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之后的第三家国家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发展的跨国技术服务的平台,也是国际先进技术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表示,此次全国共有6家单位获得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获得认定,对推动青岛市进一步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吸收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和先进技术,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合作模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将具有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依托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园,利用“阿斯图”精英工科院校资源建设的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姜波介绍,“阿斯图”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汇集60所中俄精英工科高校成立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2013年,秉承服务发展振兴、贡献智力智慧、增进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青岛宣言》,共建国际化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创新园区,官方总部正式落地青岛蓝谷。

    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围绕海洋先进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着力建设国际化高技术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实现科研、产业、市场一体化发展,助推青岛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瞄准青岛市制造业品牌优势、区域经济龙头优势和沿海开放城市优势,以蓝色经济为核心,集哈尔滨工业大学、“阿斯图”联盟优势技术资源,围绕“海洋+航天”“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能源环保”三大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卫星、海空天通信、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透明海洋大数据分析等新动能产业。先后建设中乌技术与人才合作平台、海洋装备实验测试平台、智能制造开发及测试平台、新型材料分析合成平台、卫星探测实验平台、水资源利用协同创新平台等六大国际技术合作平台,促进人才与技术嫁接,驱动产业新动能发展。

    人才是创新之基,是技术转移之本。自2013年《青岛宣言》发布以来,青岛市签约引进6名院士,14名外国专家,其中,航天材料专家、特聘教授B.B阿布拉依莫夫进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乌克兰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杰尼索夫教授荣获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青岛对技术转移工作高度重视,为此,建设了青岛技术交易市场,在国内率先推出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构建了“政府、行业、机构、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多层次技术转移服务架构,进一步完善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同时,以“鳌山欧亚科技论坛”为平台,先后组织5次大型国际技术转移活动,为青岛市国际创新网络拓展20多个国家、征集国际技术转移项目达千余项。其中阿斯图17所俄方高校、近千名阿斯图成员代表来青岛洽谈合作,提交高新产业项目80余项。

    2017年,青岛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26.66亿元,同比增长21.65%,再创历史新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