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 博 刘 垠 操秀英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地球观测组织和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这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都有中国的身影。不过,在以后实施的其他计划中,中国或将从“参与”变成“牵头”。
近日,《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这一消息引起各方关注。从“参与”到“牵头”,中国将面临何种挑战?
掌握话语权,占据先机
“一个国家拥有国际科技组织的总部数量,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它在国际科技界的学术地位。”中科院院士、遥感专家郭华东坦承,“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科技组织,数量很少。”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国际上对我们的期望也变化了。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要承担相关的义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融入到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科技规则的治理,提升话语权,扩大影响力。”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说。
郭华东指出,科学事业发展中,成果和声誉是成正比的,作出了核心科学贡献的国家,自然拥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和威望。
有专家指出,推进我国参与并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是提升我国国际科技竞争力、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抓手,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深度融合开放创新格局、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和占据全球创新版图新位势的重要途径。
“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讲席教授赵立平说,国际大科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中科院院士、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认为,参与和牵头面临的挑战截然不同,虽都能共享成果,但真正的收获肯定与付出成正比。
“从资金占比来看,承担费用多的国家,自然能优先选择大科学计划中最核心的科研项目,也就率先掌握了其中最关键的成果和技术。”王贻芳说。
王贻芳认为,一项技术从“知道”到“创造”,有很长的路要走。率先提出并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可以在学术竞争中占据先机,产出的成果也将是真正的原始创新。
牵头的本质是服务
《方案》提出“中方主导,合作共赢”的原则。叶冬柏说:“所谓‘中方主导’,就是主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并不是说要把中国的做法和规则强加于别人,而是提出一个议题,与国际上相关科学家和政府部门对接与探讨,最终形成共识。”
叶冬柏说:“牵头人的作用,是提出议题,化解分歧,遇到问题要拿出解决方案,和大家一块儿去商量。因此,所谓主导,本质上就是尽义务,为大家服务。”
“我觉得牵头是服务,”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说,“比如说一个国际会议的主席,并不是他说了算,而是召集会议,让大家能够充分表达意见,最后他有足够的能力,综合这些意见,让大家达成共识。”
“牵头首先是大家愿意来讨论你设定的议题,”罗德隆说,“比如解决未来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困难,能源、重大疾病等问题;或者人类共同感兴趣的一些未知的谜。”
“另外,大家知道你要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才愿意你来牵头。”罗德隆说,“第三,你牵头了之后如果管得一塌糊涂,目标实现不了,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你必须跟大家一块儿商量,提出好的规则,让大家愿意遵守,这是管理能力。”
郭华东认为,中西方管理文化不同,处理国际合作中的文化碰撞,是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牵头者需注意的一个要素。
“跨文化的团队如何组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挑战。要牵头,就得创造一个多元文化,让别人在其中生存并贡献力量,能够跟着你一块儿走,把事情做好。”罗德隆说。
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说:“中国参与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以及全球对地观测组织几年的时间,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感受到开放思想和平等参与的规则。在这样的合作当中,大家所考虑的,主要是怎样共享,怎样平等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得到自己应得的成果。”
在参与中学习牵头
“在国际合作中成为主导者,我认为核心问题还是人。”王琦安说,”你在哪些领域有特别优秀的、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科学家,这是主要的因素,没有这个,牵头恐怕是无米之炊。要能提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主题和解决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可,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罗德隆也说,想要牵头,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人——科学家、管理人员、政府人员,“关键还是在人”。
然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能够在同行中牵头的人才不多。有专家指出,中国“仍缺少世界级的顶尖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引领国际科技发展方向,牵头发起和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任重道远”。
中国缺乏聚集国际一流人才的研究中心,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除在全职员工3000余名外,另有来自80个国家的6500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前来工作。郭华东说,一个高端科研机构,往往有较多人员是来自科技发达国家的专家。中国科研单位想从欧美发达国家引入人才长期在华工作,包括居住环境和子女教育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还需要社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配套。
叶冬柏说:“既然我们现在要牵头,我们应当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牵头的科学家。因此从政府的角度,要保障科学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要配备相关人才,做他们的助手,能够更好地组织大科学计划,使它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顺畅运行下去。”
有调研显示:目前中国除了缺少具备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及工程技术团队等因素之外,也缺乏国际大科学工程开展国际间科技大协作、大合作的组织管理经验。
罗德隆表示,制定规则,设定目标,组织运作,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
赵立平说,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牵头者,得游说其他国家、基金会及企业共同参与。“政府出资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可以成立一个国际组织作为常设协调机构,每年组织学术会议、协调组织官方和民间的各种资源。”
有专家建议,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大科学工程发起组织、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如通过全球招聘,组建非营利的独立法人科研组织、组建公益性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来建设和运营等。
(科技日报北京4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