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30日 星期五
如此非遗保护耐人寻“味”
江 耘

    最近浙江东阳的童尿蛋火了。这种被网友称为“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尿骚味的”食物因为现身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而广为社会所了解。

    童尿蛋在东阳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吃了童尿蛋春天不犯困,夏天不中暑。它是东阳当地的一道民俗食物,2008年还入选了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认为,童尿是一味中药。但科学分析其成分,尿液的95%以上是水,其次最多的是尿素,此外还有很多含量比较低的微量成分,比如矿物质、激素和酶等。目前没有发现尿有毒性,不过这些成分具体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只有传说,而没有可靠的证据。

    显然,童尿蛋的真正药效肯定不会如当地所传是“大补之物”。

    不过,当童尿蛋出现在商业景区,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时,这让本身“气味浓郁”的童尿蛋变得更加有“味儿”了。

    近年来,申遗这项工作越来越被地方所重视,甚至成为了地方的“政绩工程”和“生财之道”。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学界的过度解读之下,很多非遗留下了诸多的非议。如福州的“能补天巷”因其地名来自“蚂蚁报恩”的民间传说,成为该市非遗项目,进而成为“旅游热点”。部分地区在向全国申遗未遂后,将一系列项目列入地方的非遗名录,然后包装进行商业运作,成为推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当地经济的名片。

    再说童尿蛋,很多外地网友对此类民俗感到恶心,批驳其为垃圾文化,对其入选非遗名录深感震惊。并认为,此类的文化入选非遗并继续宣扬下去,对后代、对民族有害无益。

    的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长河中,有太多太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但是否所有的地方性特色文化都需要保护?这值得认真思考。

    毕竟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民俗文化已经是落后的文化,一些传统民俗行为已经是愚昧行为。

    通过非遗的保护,我们要保护的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要剔除的是其糟粕。

    童尿蛋疗效如何,姑且不去追究。至少这么多年延续下来,当地百姓没吃出啥毛病来而且又爱吃,那就继续去吃吧。但请慎重将童尿蛋端进景区、留在非遗名录中,让其“香”飘万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