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30日 星期五
名校青睐奥赛生是教改题中之义
李 艳

    有口皆评

    最近,举国上下应该都知道了竞赛取消的事。毕竟连“声名显赫”的奥赛和华罗庚杯赛都先后宣布紧急停赛。如果说,先前的各种传闻、解读还有让人看不清的地方,那么3月21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更让竞赛终结这事有了“实锤”。

    然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天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却让“吃瓜群众”大呼看不懂了。两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明确提出将对在竞赛、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特长或取得成绩的学生更青睐。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一边是“全民呼唤减负”,管理部门做出了“禁赛”的规定,另一边却是“更喜欢有竞赛成绩的孩子”,难道这是传说中的“口嫌体直”?非也!

    高考取消竞赛加分也好,重要赛事停办也好,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全民拼奥赛,为功利目的拼特长的路走不通了。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取消,而是整套的改革。

    实际上,在历次掀起的“反竞赛”高潮中,从来没有人说过奥赛不好,也没人说艺术、文学不好,而是说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擅长不擅长,为了加分、为了升学一拥而上的补习必须被禁止。

    这一次,取消高考奖励加分,也并不是说我们的孩子们不需要个性、不需要特长、不需要综合素质发展;相反,引导学生重视个性和特长培养,挖掘孩子的兴趣和所长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正在加大力度推广的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正是改革的初步落实。

    实际上,这一系列的改革是与高考改革、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相辅相成的。

    从自主招生推出的那一天开始,它就是高校为选拔更符合学校要求的优秀学生而存在,将某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标准一直都是各名校的“保留节目”。自主招生作为高考的有力补充,它被认为发掘孩子兴趣、才能,挖掘偏才、怪才的“秘密武器”。未来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竞赛和特长等因素恐怕要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了。

    有心人可能注意到最近清华、北大都在抢“数学天才”。其考核条件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取得优异成绩者;有数学特长,并在国内外数学专业相关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而另一边,北航也正准备在计算机特殊人才的招生上大刀阔斧……这说明,对于没兴趣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痛苦的竞赛加分路终于不用走了;但真正有爱好、有潜力的孩子们坚持走下去吧,只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