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
广东开出“药方”补基础研究短板
力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本报记者 龙跃梅 叶 青

    3月26日下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存储产品线总裁孟广斌将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揽入了怀中。华为公司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发的投入力度,2017年投入总规模已达100多亿元,在5G通讯、手机芯片、高端存储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广东科技创新有不错的“家底”。2017年,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一,研发投入总量预计235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2.65%,技术自给率达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但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是短板。历史上国家级“大院大所”在广东布局较少,广东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屈指可数。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广东省基础研究经费仅占R&D总经费的4.23%,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与北京的14.22%和上海的7.4%相差甚远。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力量不足,重大原创性成果较少。

    如何立足长远发展,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这成为3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必须把基础研究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构建多元化联合资助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带动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强调。

    为此,广东将大力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以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广东将推进已启动的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再生医学与健康、材料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等4个省实验室建设。

    广东还将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大力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具体而言,将加快散裂中子源建设及关联技术领域应用,推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深圳中心、中微子二期实验室、国家加速器驱动嬗变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工程建设,并以在粤大科学装置集群、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力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构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新机制方面,广东将出台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系统支持计划和政策,成立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专业化管理机构,持续稳定支持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此外,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医学、环保等公益领域的科学研究也列入了“药方”。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说,要瞄准世界前沿,前瞻谋划、抢先布局、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尽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科技日报广州3月2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