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张盖伦

    已经是第三年上会了。

    看着会场上同行那年轻鲜嫩的面庞,我也生出了些许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我都是前辈了!是前辈,有时就想“油腻”一下,耍耍小聪明。两会期间工作强度颇高,有些采访,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准备,我就边采边想问题,靠着套路,也能平安过关。

    但在一次堪称失败的采访中,套路失效了。那天,我打算做一个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医疗领域的选题。提前看了委员的提案,觉得公众应该关心。按照我脑海中的套路,我要采访这位委员,问到一些个人化的故事,让文章更加生动。

    说实话,我准备得并不充分,匆匆看过提案和相关背景介绍,就顶着困倦的脑袋到了会场。散会后,我找到想采访的委员,说明来意。委员开始收拾桌上的东西,蹙眉道:“我知道你要来找我,你具体要问什么?”我直白说出了我的想法——我想问问您提案背后的故事。

    嗯,事实证明这是个蠢问题。提案是个很专业的提案,并不具有个人色彩。委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为什么要问我故事,这又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提案。好在多年工作经历已经让我脸皮足够厚。我又继续问,委员又继续惊诧于我的“不专业”。“我提案中说到的制度,是国际上已经在应用的制度。它如何发源,为何被采用,现在又发展到哪一步,这些网上都有,你应该提前做好功课。”他显得有些无奈。

    委员看起来非常严肃,采访陷入到堪称尴尬的境地。但他还是耐心给我做起了科普,为我讲解了20分钟,最后告诉我,我问的第一个套路问题就让他并不开心。他对我说:“你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最终完成了采访。坐在驻地大厅,我在脑海中复盘刚才的一幕。真的谢谢这位委员毫不客气地点出我准备不足。在已经陷入套路的职业生涯中,总需要这么一些尖锐的提醒,让人反思,帮人再次找到努力的方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