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7日 星期六
赖明勇委员:科技扶贫不能只顾讲课培训

两会声音

本报记者 俞慧友

    “大家都认识到,科技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途径。但其中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科技扶贫长效机制,对精准扶贫中的科技‘治本’。”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赖明勇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国家扶贫攻坚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与罗霄山脉一带,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2016年,湖南启动实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专项,技术精准到户,为当地贫困山区脱贫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多年来,这类因地制宜的科技扶贫方式,促进了我国“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但赖明勇委员认为,科技扶贫在机制、人才等方面还“欠给力”。

    譬如,部分省市科技扶贫工作机制仍不畅。科技口各单位“自成一系”,各有各的扶贫“套路”,导致政策重复、力量分散。基层自身问题则更多。赖明勇委员在深入调研中看到,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存在人员少、专家资源少、项目资金少的“三少”问题。虽然他们对基层情况知根知底,但仍缺乏有效的科技扶贫手段。贫困地区还缺乏科技“热情”,当地返乡创业青年农民数量仍非常少,因此科技“植入”缺乏最主要的需求主体。此外,部分地区扶贫热衷“先进技术”“高级专家”,忽略了基层“土”人才,加剧了科技人才外流。

    “科技扶贫还有个‘特点’,能‘增产’却未必能‘增收’。”赖明勇委员说,多数贫困地区生产方式依然传统,特色产业不成气候。同时,很多地方科技扶贫工作聚焦的是讲课培训、技术推广等方面,精准性低,实效性大打折扣。

    面对种种“困顿”,赖明勇委员建议,以科技管理部门牵头,组建可形成各方力量合力的科技扶贫平台;以“增收”为核心,从科技专项到科技平台建设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基层部门投入,支撑贫困地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他认为,科技攻关要“治本”,让科技产业项目紧跟市场,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和支柱产业转化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攻关,延长扶贫产业价值链。此外,还得减少盲目的、大众化培训,继续大力推行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模式,启动“科技副县长”制,激励科技人员与农民、企业“搭伙”,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