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5日 星期四
代表委员畅谈民生改善——
美好生活期盼得到温暖回应

两会聚焦

本报记者 孙玉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两会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得到了温暖回应,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加强和保障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力社保部门是实现党的执政方针和为民宗旨的‘船’和‘桥’,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杨光说,天津今后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将儿童先心病患者住院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0%;将67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方来英接受采访时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惠及更多百姓,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规划地区卫生发展,特别是民生发展政策要实现区域协同。方来英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现在民生领域,就是要把三地民生供给服务水平差距降下来。而实现民生服务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民生政策协同。“如何打造三地均质化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已成为需要直面的重大问题。为此,三地需要协调整个区域的医疗卫生政策。”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这样形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他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亟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他建议,可建立村级农村留守老人关爱驿站,由村干部、党员、村老年协会成员组成帮扶队,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工作机制,为留守老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并积极发挥邻里在留守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作用。同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丁梅今年也递交了有关民生的提案。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她建议今后大力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与养老需求的无缝对接。

    (科技日报北京3月14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