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1日 星期日
中国制造需要文化创意推手

张佳星

    一位人大代表的场内发言,遭到网友的场外长篇怨怼。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此前在山东代表团开放日上讲到,两万元一件的“加拿大鹅”遭疯抢,而2000元一件的高档国产羽绒服却无人买。随后,《这位人大代表,“国产羽绒服差在哪儿”你心里没点数吗?》的公众号文章则以某一线品牌为例回应,文中对比了多年的风格款式、经营模式,表明中国品牌懒于创新、不肯与时俱进。

    这不是“电饭煲”“马桶圈”等事件的服装界翻版嘛?

    中国制造确实需要一场品质革命,以改变人们对“made in China”廉价、粗糙的老眼光。增质提效、核心技术、持续创新……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很多企业正在大刀阔斧地创新,大步向前地实践,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工业设计对于产品的价值。笔者采访过的多家创业公司都有为工业设计的美感不惜增加成本的经历,这种对成本和非核心部件取舍的改变,也是中国制造转变形象不可缺少的一环。

    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加拿大鹅”经常被无意发现穿在总统、王子等政要的身上;而日韩影视作品里也会把日常生活用品不经意地呈现出来,影响着国人对当地品牌的认知。然而,在品牌意识的渗透战中,大多数民族企业尚未修炼到应有段位,他们往往采用直来直去的方式,例如重金砸向央视广告的投标大战。也有不少品牌尝试通过影视作品的渗透扩大影响力,然而都过于生硬,无外乎把硕大的商标交给主演,配上一句“用了都说好”之类的台词,使得观众瞬间出戏。

    以表达含蓄见长的中国人,在进行品牌推广时为何缺少应有的文化?做这样的选择,并不能只归因于企业,事实上,企业可选择的品牌魅力渗透方式少之又少,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持续乏力。文化作品在进行品牌渗透时缺少“代入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不高。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肯德基”“皮尔卡丹”,到如今的“加拿大鹅”“虎牌”,在国内攻城略地的洋品牌非常善于针对国人心理“讲故事”,励志故事、贵族故事、工匠故事等不一而足,不只给消费者所需的产品,还给予心理满足,而我国创意界在品牌推广中却一直疏于甚至懒于和消费者平等沟通,也缺乏创意润物于无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