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3月2日电 (记者陈瑜)记者2日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获悉,经过一年多的测试,由该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以下简称极地室)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低温自动气象站在南极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在南极超低温地区开展连续自动气象观测的国家。
据极地室副主任丁明虎介绍,该站应用了多项超低温技术,于2017年1月6日在我国昆仑站所在地——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架设完成。经过一年多的测试,该站运行稳定,数据采集连续,并多次记录到了低于-70℃的超低温,其中最低温度为-78.9℃。经与附近其他国家自动站采集的数据对比验证,证实该数据有效、可靠。
南极大陆以大风、极寒闻名,最低气温可达-89.2℃,风速可达100米/秒,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同时,受极夜影响,在南极开展自动气象观测非常困难,仅有极少数国家可以实现对南极天气现象的长期自动持续观测,所获数据极其珍贵。
在早期南极考察中,由于技术能力有限,我国采用国际合作方式开展自动气象观测。
自2010年起,极地室投入专门资金和力量,研发超低温电池、风速仪、能源控制系统等多种设备和系统。在过去8年中,该室多次选派考察队员前往南极地区进行超低温观测野外试验。从-40℃区域开始试验,2014年拓展到-60℃区域并获得成功,随后试验拓展到Dome A。2015年和2016年两次试验全部失败,极地室改进相关传感器和能源系统,最终新一代超低温气象站试验成功。
此前,极地室研发的极地低温(-60℃)自动气象站已安装在南极泰山站、格罗夫山等地,为分析研究极地天气和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