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化改造后,检查工正在检查新设备的可纺性 刘剑峰摄 |
第二看台
过新年,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和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春联鞭炮一样,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多姿多彩的春节新衣,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烈、美好。在制衣领域,由于价格便宜、结实耐用、弹性好、耐腐蚀、挺括等特点,人造丝一直是商家的宠儿。
在茅盾先生的《人造丝》一文中,人造丝等同于无烟火药令人吃惊,而“东洋货”也一度成为了人造丝的代名词。而在我国工业加速升级,不断迈向自动化、智能化的今天,吉林化纤集团通过“大饼子”革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成为了目前全球人造丝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企业。
大丝饼有大能量
纺丝,盘绕丝饼,络筒,是人造丝半连续纺工艺中的三个生产环节。纺成的人造丝纤维经过机器盘绕成丝饼,经过下游继续加工络成丝筒,即可进入市场销售。可以说,丝饼是这一纺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半成品。国内人造丝行业,传统饼重在500克左右,经测算:若将饼重提高50%以上,11个工序可以减少用工,也能够有效降低消耗;大筒重能够更好地满足织造企业提高效率、节约用工的需求;丝筒接头少、布面疵点少,可以提高人造丝织物的品质,满足下游企业高质量、高效率织造的需求。
既然大丝饼有这么多的优势,可是为什么近百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的饼重却从来没突破过600克呢?主要是因为受限于现有的配套设备和装置系统。如果想突破常规饼重,把丝饼做大后,会出现成型不良、洗涤不良等问题,增加纤度差异和染色差异,还会因负荷变大导致设备运转不良等情况,进而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
为此,大家对大丝饼往往望而生畏。怎样才能保证丝饼变大后,品质的均一性不受到影响呢?吉林化纤集团攻关团队历经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大型化改造+匀质化改造”的研发理念,并专门成立了“大丝饼项目组”。公司董事长宋德武为这个项目的研发定了个调子:“大丝饼项目,不仅要做大丝饼,还要促进系统提效、推动全面提质。”
提质项目亮点多
三年多的时间,大丝饼项目成为吉林化纤集团技术及装备研发团队最为重要的研发课题之一。攻关组先后开展了大丝饼样机研发、全流程系统改造、匀质化大丝饼产品推广及丝饼重量再提升等四个研发阶段。
表面上简单的量变,实则包含很多内在的质变,为确保重量增加而不影响品质,研发人员一项一项调整工艺参数,一个一个设备进行部件优化。这期间,最大的突破就是克服了丝饼大型化后,内外层纤度差异增大带来的染色不匀影响。通过优化生产装置,改进工艺参数,使丝饼内外层差异减少80%。
研发过程中,攻关组没有满足于大丝饼阶段成果,继续坚持创新思维,持续增加丝饼重量,每一次饼重增加,都需要反复试验,优化升级几个、几十个设备部件,调整几十个、上百个工艺参数,攻克一个个由于重量增加带来的生产难题,既保证了可纺性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获含金量客户认可
目前,大丝饼项目初战告捷,饼重提高超过60%;内外层纤度偏差由常规品种3%降至1%以内;而强度和伸度指标却保持了原有优等品水平;染色4级合格率提高了15%;吨丝制造成本下降15%;下游织造厂家提效30%;实现了人造丝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整个下游产业链的劳动力得到了有效释放,各工序的劳动强度得到有效减轻。最主要的是,通过纤度补偿攻关、染色攻关、匀质化改造等,推动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产业链整体织造效率及织造质量的历史性突破。产品质量更均一、结头更少、下游生产使用效率更高的大丝饼,得到行业一致好评,为占领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在离心法纺织工艺中,吉林化纤的饼重已做到了“世界最大”。“饼重变大后,我们的劳动效率提升了。以络丝操作为例,以前工人一天要络3遍丝,现在只需1.5遍,工作量至少减40%,原来一人看6台纺丝机,现在能看8台。”吉林化纤集团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冬梅说。
“大型化”的升级效果客户感观最直接。同样标准重量的丝筒由原来的6个丝饼络在一起,现在只需要3个丝饼,结头也减少了3个,这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行效率,更满足了下游纺织企业自动化、高效率的生产需求。这一升级项目使化纤的人造丝成功替代国际一流的筒管法产品,先后获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远销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新增人造丝客户近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