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化学评论》发表中国学者天然PPAP研究综述

    科技日报昆明2月25日电 (赵汉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刚研究组长期从事天然PPAP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受国际化学领域权威综述期刊《化学评论》之邀,研究组撰写的综述成果近日在该期刊发表。

    简称为PPAP的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酰化间苯三酚,是一类酰基间苯三酚母核和异戊烯基杂合形成的特色天然产物类群,且特异性地分布于广义藤黄科植物之中。其核心骨架多为其他类型天然产物少见的桥环、螺环、金刚烷乃至更复杂笼状环系等。因其结构中酰基的种类、异戊烯基的位置和数量、异戊烯基的氧化与环合、以及不同类型的次级环化等,造就了PPAP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异性分布以及广泛的生物活性,受到植物化学、药理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已成为了国际热点研究方向。

    近10年间,学界发现PPAP的数量已超过400个。然而由于这类成分结构复杂,以往的文献中对其结构的确证有不少谬误。相对其他天然产物类群而言,人们对其来源、结构乃至系统的认识也不够全面。鉴于许刚研究组在这一领域的贡献,2016年10月,《化学评论》邀请许刚研究组撰写天然PPAP研究的评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