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中医脉学发展的“领舞者”
——齐向华科技领军团队创新纪实
人物档案
齐向华教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山东中医药大学脉学研究中心主任,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扁鹊脉学文化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脉学重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出版《辨证脉学》《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名家论脉》,出版国内外首部脉学教程《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组织制定首个国际脉学教学标准“中医脉诊特色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领导视察齐向华教授的脉学研究室

    本报记者 王建良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在民族医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齐鲁脉学发展的深厚文化土壤。三千年的脉学发展中,齐鲁大地涌现出的医学名家灿若星辰,从医圣扁鹊到淳于意、王叔和、翟良、黄元御,再到近代的孔伯华、刘惠民、陆永昌,现代的金伟。

    龙头舞则团队活

    秉承齐鲁脉学实用、开放、重传承之风,齐向华将脉诊这一瑰宝传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创新,建立了“系统辨证脉学”这一新的脉学体系,将中医脉学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高峰。

    齐向华教授学术团队始建于2008年,目前,团队由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及博硕士研究生共20余人组成,人才梯队合理。团队以脉学为研究核心,分化出脉神、脉心、脉病和脉络等多个方向,强调脉与机体健康状态的密切相关性。2017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山东省各级领导、山东省中医院领导的大力重视和支持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齐向华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医院积极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条件,并对工作室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发展空间。

    坚守创新锻造“杀手锏”

    “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是齐向华教授在融合古今脉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及现代研究成果形成的开放性脉学体系。“系统辨证脉学”依据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脉象信息看做一个系统,运用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将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为25对脉象要素,并用现代物理学术语进行描述;运用中西医学知识辨证思维,贯穿分析脉象要素中西医形成的机制及要素之间的医学逻辑关系,为病因、病机、证候、西医疾病辨识,提供可靠的依据,形成对疾病过程的“系统诊断”“形神一体化诊断”“活体功能态判断”。

    通过“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临床研究,齐向华团队发现人类的心理情绪是许多疾病的源头,由于“心理紊乱状态”导致机体一系列病机演变,逐步分化形成了各种躯体疾病,形成了从诊断到治疗的完整“系统诊治”模式,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西医汇通,在许多领域深化了中医理论。

    “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应用中,通过“凭脉辨证”,形成“脉—证—治”相应,并建立新“脉方(药)相应”“脉针相应”和心理治疗的临床系统治疗模式。“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及系统的形成,为中医脉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沟通构建了桥梁,为实现脉诊技术的可视化、客观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系统辨证脉学”明确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准确指导病因、病机辨识,指导系统医疗和精准医疗,实用性强,适宜基层学习与推广,并在指导养生保健、治未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打造行业龙头走向世界

    在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大力支持的机遇下,齐向华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秉承脉象服务人类大健康的全局理念,以开阔的胸怀,吸取融汇多学科的知识,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加速脉学的创新发展,突破一批制约脉诊客观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脉学领域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在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形成国内国际规范和标准;以“系统辨证脉学”为基点,进一步形成一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工程学技术,解决脉搏信号传感、脉搏信号采集与处理、脉搏信号智能分析、疾病辅助诊断及治疗等相关脉诊科学化和客观化问题,研发智能脉诊仪及系列诊治仪器与设备,做成集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信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训等多项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科研和推广平台,成为引领山东省乃至全国脉学发展的行业龙头,并走向世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