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河南汤阴:农民夜校真热闹
本报记者 乔 地 井长水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夜校来了!从去年11月初至今,在河南汤阴县,农民夜校遍地开花。参加夜校学习的有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他们在夜校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三农政策,学习致富门路……新版夜校,给农民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

    上夜校,长见识

    2017年12月14日,晚上5时30分,河南汤阴县城关镇南园村村两委会议室内亮起灯光。村民们陆续赶来,很快就坐满了50来个座位。

    他们来做什么?上农民夜校。

    主持夜校的镇常务副书记吕文君点了一下人数,清清嗓子说:“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包村干部、副镇长李高明同志。按程序,上课前我们要唱国歌和重温入党誓词。”

    李高明讲的内容是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他从十九大报告精神,联系到南园村开展的“美丽南园”建设:村南边的河道治理成效显著,下一步还要修建30米宽的绿化廊道。

    “上夜校,长知识、长见识,我们不仅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新政策,还了解了村子的发展方向。”村民崔建伟说。

    同一天晚上7时起,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的夜校显然有别于平时,因为这次来讲课的是党的十九大基层代表孟瑾。

    孟瑾来自河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安阳卷烟厂。她在这个夜校里除了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还特地带来了十九大上和农民息息相关的政策。参加学习的30多名村民认真听讲,不时做记录。

    据悉,在这个周四晚上,汤阴县超过百所农民夜校在上课。

    汤阴县共298个行政村,农民夜校已全面覆盖。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月亮介绍,从2017年11月9日第一所农民夜校诞生开始,全县夜校已累计开课2000余次,已有5万多名党员、群众参加了学习。

    汤阴有了农民夜校,在农村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迅速掀起热潮。

    “扫盲班”的新启示

    汤阴县的农民夜校,不是扫盲班,也不是为了镀金,是应时而生。

    2017年11月初,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的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意识到,十九大的精神关乎全党、全民。在基层,仅让党员学习是不够的,还得让占有人口大多数的非党员农民参与大学习。

    生在安阳长在安阳的宋庆林了解汤阴农村,尽管农民的生产活动和方式日渐丰富,但大家之间缺乏联系,交流少。

    用什么样的形式,既有效率又能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呢?

    “扫盲班”这个词,在宋庆林的脑海里蹦了出来。于是,宋庆林和领导班子商量借鉴扫盲班夜校形式,并很快定下来。新版“农民夜校”就这么诞生了。

    按照要求,农民夜校根据各村情况,一周安排两到三次,参加人员为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

    人人争夸夜校好

    热火朝天的农民夜校,温暖了冬天里的汤阴。

    “群众也可以来,有啥不懂直接就问,党的政策知道得一清二楚,还能学到种田知识和经营技能。”北陈王村夜校“学生”张桂祥说,他已记了三本学习笔记。

    走村串校,处处听到村民争夸夜校好。

    农民夜校效果到底怎么样?办校初衷有没有跑偏?

    2017年12月14日下午,白营镇为此专门组织了一场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抢答赛活动。参赛人员均为各村农民夜校学习的村民。题目和答案全部来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尽管回答难度不大,但问题多、涉及面广。

    不过,这些村民个个表现优秀,必答、抢答很少出现卡壳、错误。冠军队北陈王区的小于共抢答了6个问题,全部正确。他说,农民夜校给他“充满了电”。

    白营镇党委书记李明介绍说,全镇共28个村,上夜校的农民已达9000余人次。通过这次抢答赛看出来,夜校作用大,村民真是走心了。

    “这个平台只要搭建起来了,将来的路就好走多了。”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