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小创新解决老难题
山西省职工“五小”竞赛创出大效益

创事记

本报记者 王海滨 通讯员 王 佳

    在太原铁路的展区内,两辆火车在轨道奔驰的模型展台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只见两辆货车各行其道,遇到交叉路口时,也不会抢道而行,而是按照一旁机器提示灯的提示“互相礼让”而行。

    这是近日在太原举办的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展上的一幕。

    “我们发明这套装置,主要用在非集中的铁路路段及各段区、库区。”太原机务段调车车间总支书记王根尚解释,“在这些地方安装一套集中轨道电路控制系统造价特别高。有的地方连信号装置都没有,所以经常会发生多车挤道岔的事故。全国范围内,每个月几乎都会有多起这样的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每个岔口不仅需要20多万元的设备修复费用,更重要的是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运行。全国范围内,非集中铁路路段事故常有,但就是没有解决办法。”

    “我们决定开始研发这套设备,不久我们就拿到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项发明填补了段区道岔状态识别预警的空白。该成果使用后,减少了事故发生,每年节约材料费300余万元。”王根尚颇为自豪。

    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是“五小”竞赛的主要内容。这些“小技术”成就了“大系统”。

    在山西国防展区,一艘名为“彩虹鱼”的科考船模型分外亮眼,引来不少市民拍照留念。这辆科考船可不简单,里面有山西汾西重工研发的船舶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运用这套推进系统,可以节省10%的油耗,降低30%的噪音。”山西汾西重工高级工程师桑成栋介绍。

    桑成栋说:“2016年初,我们独家引进德国E-MS公司新型船舶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组建剑桥大学博士团队进行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设立试验制造基地的机制平台,得到了国内顶尖技术团队的鼎力支持,倾力打造‘中西合璧、技术领先’的创新模式。”在这个大系统里,桑成栋团队使用的是永磁推进电机,通过永磁技术的应用,可以省去原来需要匹配的齿轮箱、变速箱。变频机的直流母线可以替代配电板、移相变压器等,不仅集成度高,还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空间。

    “因为直流和各种储能设备及变频甲板机械有更好的技术兼容性,若是船舶漂在风和日丽的大海中,还可以通过设备采集太阳能。”桑成栋说。

    山西省总工会有关人员介绍,在去年基础上,推动竞赛活动向事业单位特别是教学类创新上延伸拓展,推动竞赛活动向各企事业单位延伸拓展。

    在太原科技大学邱选兵的展台上,放着一个遥控器、一台无人飞机和一辆无人智能履带车。“这两台机器就代表了我这个系统的二维。”邱选兵说。

    邱选兵负责的项目是燃气泄漏二维巡检无人机系统。他说:“燃气泄漏后,传统人工巡检存在耗时效率低、反应慢等弊端,因此本项目设计该系统,包括无人飞机和无人智能履带车,可实现地面和空中的定时巡航燃气管道,检测泄漏浓度范围为100—1000ppm,可在1万平方米的监测区域实现自主巡航和燃气泄漏自动检测。通过多种传感器(电化学和激光遥感测量)探测燃气是否泄漏,并通过图传实时获取现场泄漏情况,从而实现燃气泄漏源的准确定位和报警。”

    那么,这“二维”是如何配合工作的呢?邱选兵介绍:“项目采用无人机获得泄漏源的位置和实时状况,同时再将无人智能履带车进入危险区域以进一步准确确定燃气泄漏点,并及时传回现场数据。通过空中和地面的数据融合,为有关部门提供检测数据,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的‘五小’竞赛有6所中小学、4所大学共计10项成果获奖。”山西省总工会有关人员说。“五小”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全省企事业单位8.35万家、职工1246.7万人次参赛,形成成果30.6万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2亿元。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1577个,成为孵化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