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这项技术可让轰炸机数天保持超音速飞行,专家表示——
熔盐堆距离运营还有点远
本报记者 陈 瑜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我国计划在甘肃建立两座熔盐堆,消息引来多方关注。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秋穗正1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熔盐堆是第四代核电六种候选堆型之一,具有固有安全性高、能量利用效率高、可实现核燃料增殖、核废料嬗变等优点。

    2011年初,中科院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列入首批启动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专项主要承担单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官网这样介绍研究目标:通过20年左右,研发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具体来说,2011—2015年起步阶段,建成2MW(兆瓦)钍基熔盐实验堆并在零功率水平达到临界;2016—2020年建成10MW钍基熔盐堆并达到临界;2020—2030年建成示范性100MW(e)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并达到临界。

    但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实验堆建设的长周期,这张时间表已有所后延。

    中科院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消息显示,专项实施6年多来,中科院已系统掌握了钍基熔盐堆的系列关键技术。

    钍资源的核能利用是全世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上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熔盐堆研发,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先后建成并成功运行过两座液态熔盐实验堆。这两座实验堆使用熔盐而不是水作为冷却剂,可产生超过800摄氏度的高温,超高温气体驱动涡轮机和喷气式发动机,理论上讲可让轰炸机在长达数天里保持超音速飞行。

    但这一项目在上世纪70年代被搁置。究其原因是研究人员在试图降低反应堆大小和重量时遇到了问题,公众也担心该技术用到飞机上存在安全隐患。另一个问题是,裂变中使用的热盐会对管道和核反应室造成腐蚀。

    秋穗正认为,熔盐堆要真正走向运营,还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比如材料腐蚀、在线核废料处理问题,“就像吃火锅,不能一直加料,需将废料及时清理。”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