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营造最优“生态系统”铸就创新“强力磁场”
——泰州“1+4”科技新政开启发展“黄金时代”

    本报记者 张 晔  通讯员 杨树红

    科教资源不足,也能成为创新强磁场。经过十年建设,作为首个国家级生物医药高新区——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内,目前已集聚了近900家医药企业,不仅吸引了阿斯利康、赛洛菲等跨国企业,亿康基因、硕士生物等本土“小巨人”也悄然崛起,成为科技创新力促发展动能转换的鲜活样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今年召开的泰州市创新发展大会上,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1+4”新政,致力在“企业创新、创新载体、创新标志、创新生态”上谋求突破。

    泰州市委书记曲福田说,集中出台一揽子政策文件,就是向全市上下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创新驱动战略不仅要成为泰州发展的核心战略,更是下一阶段泰州能够乘势而上、实现中部崛起的制胜法宝。

    谋划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棋局”

    近年来,泰州致力追求更具转型与创新含金量的发展,相继建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3%,创成全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创新对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泰州在创新发展方面,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存在不少需要补强的地方: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和资源集聚不足、传统产业转型滞缓、“国字号”平台仍然偏少、创新生态系统不够健全……

    “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从今年4月开始,泰州就着手谋划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棋局”。该市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把“坚持创新驱动,致力在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基地上取得关键突破”,摆在今后3—5年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创新生态示范区、探索具有泰州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该市科技、经信、人才、金融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深圳、苏州、浙江新昌等地学习调研,形成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两篇调研报告,为“1+4”系列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1+4”新政,把创新当制胜法宝

    创新之重来自时代之变,来自需求之变,来自格局之变。曲福田认为,创新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势在必行;创新驱动战略不仅要成为泰州发展的核心战略,更是下一阶段泰州能够乘势而上、实现中部崛起的制胜法宝。

    如何才能切实把准泰州创新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更好地突破制约瓶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曲福田强调,要切实加快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要以提高企业积极性为关键,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要以开发区改革创新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要以广纳高层次人才为引领,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集聚。

    泰州市创新发展大会出台的扶持创新发展的“1+4”政策体系,向全市发出了新一轮“聚力创新”的动员令。

    “1”,就是《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创新生态示范区的意见》,在“1+4”政策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

    “4”,就是产业科技创新、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人才最优环境、金融支持等四个政策措施。四个政策措施的出台,其目的就是围绕“打造区域创新生态示范区”,在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四个方面形成有效、有力的政策“洼地”,打造“一高地、一基地、一环境、一支撑”。

    “1+4”的科技创新政策,确立了打造创新体系协同高效、创新动能快速积累、创新政策支持有力、创新环境包容开放的区域创新生态示范区的时间表、路线图。发展目标上明确了“三步走”,即:到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到2030年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到2050年实现科技强市的目标。在重点任务上,从聚焦关键技术和重点产业、创新主体培育、载体平台建设、区域创新发展、人才引培、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造、体制机制创新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着力打造“四个十”,即:“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创新发展十大载体”“创新发展十大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十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体制机制上,体现创新性、全面性、时代性。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全力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泰州制定了《关于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政策措施》。

    市长史立军指出,要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导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制造业模式创新,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公关、高水平研发机构招引培育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国际创新活力区,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据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该政策共分9大类36小条。2018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20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跟2016年相比实现翻番,达到3亿元。

    在创新型企业培育方面:入选培育的企业按上年度研发费用的10%给予补助,领军型企业最高补助200万;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或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最高补助200万。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泰州转移转化最高补助300万。

    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方面:新建国家级科研机构给予不低于5000万支持;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等在泰建立独立研发机构、分支机构最高补助500万;特别重大的研发机构和院校建设可“拎包入驻”,前期运行费最高支持5000万;对新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给予10—100万补助。

    在支持园区建设方面:建成国家级高新园奖励300万。新认定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奖励100万。

    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对新认定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20—200万补助。对新认定的孵化器,给予30—100万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众创社区,给予50万元奖励。每年安排4000万元用于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各类服务平台建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