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陈学东:紧贴作战科研才有价值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岳小琳 胡明欣

    十九大代表在基层

    “对照十九大报告,我重点查找了当前单位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在北京参会期间,十九大代表、火箭军某导弹旅技术室主任陈学东时刻都带个笔记本。翻开笔记本,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三页纸上,全部是对与单位建设密切相关的各类专业问题的思考感悟。

    10月29日一早,从北京返回驻地的陈学东没有休息,便直奔他的“家”——被誉为“科研研究所、人才孵化器”的该旅技术室献上宣讲首秀。

    他并没有谈参会经历,而是上来就直指单位建设软肋:“十九大报告吹响了科技兴军的号角,我们基层科技干部身处科技兴军一线,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不够是现实问题,只有紧贴作战需求、服务战斗力建设,我们科研才更具有价值。”

    本是十九大精神宣讲的座谈交流,硬生生成了问题分析会。在陈学东的感召下,技术室干部骨干对照十九大精神,逐人逐岗、逐条逐项查找制约基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瓶颈问题,3个多小时下来,先后查找出近百条需要改进调整的问题。

    “作为一名十九大代表,我有责任有义务把从大会上带回的收获第一时间与战友们分享,让科技之花在我们雪域高原的导弹营盘落地生根、夺目绽放。”他说。

    科技日报记者看到,连日来,从机关到基层,从戈壁大漠到雪域高原,从偏远阵地到深山哨所,基地座座军营都留下了陈学东的身影。

    在某阵地上,陈学东与官兵促膝长谈,“我们每名基层官兵都有科技创新的发言权,都能做强军兴军的主人翁。”

    座谈中,创新的火花被点燃,有什么好的训练方法,存在哪些技术难题,有哪些解决方案,一边讨论,陈学东手中的笔也一直不停地记录,似乎这场座谈交流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基层官兵。

    走一路讲一路。站在被誉为“东方神剑第一哨”的某旅九号哨所岗亭,俯瞰绵延的雪域高原,陈学东感慨万千:“对国防科技创新来说,只有让科研方向对准未来战场,让科研成果服务打仗打赢,才能打通科研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