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大学加强体育教育正当其时
杨富波

    近日媒体报道,合肥一高校规定今年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在今后四年内,累积必须完成相当于四个马拉松距离的中长跑才能毕业。无独有偶,武汉某高校规定,课外时间跑步、骑行等锻炼活动将计入体育课成绩,而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则有可能挂科。早些时候,清华大学宣布将从2017年开始,要求本科生都要学会游泳,同时将调整课程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上操场。

    这些举措引起热议,赞成与微辞皆有,笔者是赞成派,认为重视体育锻炼是好事。有微辞者则反思这些具体规定上是否合理,怀疑这些要求是否有些“过激”,如跑步与毕业证挂钩是否恰当,要求每个学生(特殊情况除外)都学游泳是否合适。笔者以为,这些要求并不是没有商讨的余地,但在否定派之中,不少人存在着对教育本质看法上的偏颇。

    毫无疑问,教育应该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尊重这个主体的自主性,这是教育的主要方面。但教育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具有强制性。今天,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普遍陷入一个偏执之见中,那就是否认教育具有强制性。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对人原初状态的约束和改造,使人摆脱粗野与蒙昧,变得文明和智慧起来。人性固然有向好向善的一面,会求发展求完满,这是人之可教的根本因素。但人性也有懈怠懒惰、好逸恶劳的一面,若完全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则也谈不上教育,只是任其发展罢了。

    教育要对人性就下的状况进行改变,大约有两种方式,一是引导,二是强制。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引导,譬如香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倡导戒烟,但是否戒烟,则悉听尊便;强制,譬如送去戒毒所,用医疗手段强迫成瘾者戒掉毒瘾,无论此人是否自愿,是顺从还是反抗。今天从事教育的人,往往喜欢鼓吹引导,而反对强制。的确,引导好处多多,强制太过专横霸道。但是,教育中也不可缺少强制,因为显然的,有时候引导并不能达到应该有的效果。当然,我们说强制,不是说恢复传统私塾的戒尺打手之类的暴虐体罚措施,但是提出必要的硬性要求,在教育中无论如何不算失当。

    说回体育教育,我们的体育教育实在是太弱了。这个弱,不是从大学开始的。大学体育教育的弱,是果而不是因,那是中小学应试教育种下的因。就切身体会而言,笔者读了多年书,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项体育专长和爱好,原因之一便是少年时的体育教育实在贫乏。现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状况是否有所改善,我并不十分清楚。然而关于学生体质下滑的报道,如体育课或军训晕倒等,则屡见不鲜。现在,部分高校有感于此而加强体育教育,可谓正当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