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为企业创新“搭好台,做好媒”
——县域科技创新浙江江山样本观察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陈 莹

    浙江省西南门户江山市近日迎来了18位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科技专家。他们被市政府专门请来,受聘为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委员们要做的,是向市政府提供国内外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前沿信息,对全市科技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等提出咨询建议,还要参与重大技术引进项目等的论证和咨询。

    “企业科技含量低、科技投入少、转型升级难,这些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江山也有。”在江山市委书记童炜鑫看来,如何用好有限财力,让创新在县域经济开花结果,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成立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只是江山市委市政府打出的科技创新“组合拳”之一。在日前江山市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从产学研协同研发到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从设立创新专项到加强科技金融支持,一揽子科技创新政策正式亮相。

    “江山经济是民营企业唱主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是江山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的核心。”江山市副市长宋超说,“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好台,做好媒’。”

    科技+金融,两只轮子一起转

    专利权质押贷款本应是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强心剂”,但在以往推进过程中,常有“叫好不叫座”的难题。“难点之一是专利权价值的评估。”宋超告诉记者,由于专利权不同于一般的有形资产,价值评估难度较大,评估结果往往难令各方都接受。

    近日江山出台的关于专利权质押贷款新政就从这一痛点“破题”,明确支持对象,精准施策。特别是,无需对专利权进行评估,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短、频、急的问题。专利权质押贷款本身就存在较高风险,不评估,风险怎么办?宋超解释,江山市创新了风险分担机制。由市财政出资设立专利权质押贷款绿色担保基金,委托政府担保中心负责管理,专项用于专利权质押贷款发生风险后的代偿。

    对此,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及业内专家普遍评价,这项政策创新性很强,不仅解决了困扰专利权质押的专利评估问题,而且在风险分担机制上实现了突破,充分发挥政府有限财力的杠杆作用,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能。

    增加授信额度、创新担保机构服务、科创基金投资风险补偿……“转型升级,靠的是科技、金融‘两只轮子’。”江山市市长舒畅说,一系列科技金融新政策着眼企业融资的“痛点”,推进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打造各类金融工具协同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

    激励+保底,让企业创新无后顾之忧

    江山市副市长巫小雄不讳言,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不高、产学研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江山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想要转型,要靠提升科技含量壮大民营经济实力。

    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除了科技金融,在江山市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中,还有“首创”新政。

    宋超说,江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后补助”创新,就是要给企业研发创新“吃一颗定心丸”。“这借鉴了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程序。”宋超介绍,围绕确立的产业发展方向,江山市每年安排一批产业创新项目,明确由本市企业承担。立项时由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承担单位;项目执行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政府不做任何检查;项目完成通过验收后,企业可获得三成补助,最高50万元。“如果项目因故终止或未取得预期效果,企业仍可按照项目实际发生额的15%获得补助,补助金额最高达20万元。这种‘容错’机制,江山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除此之外,创新券“多投多得”,加大企业研发经费奖补力度,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联合高校、院所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交易经纪人,引导成果转化……“江山市希望通过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组合拳’引导,为企业‘激励’‘保底’,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舒畅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