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
清华教授中关村讲“大课”:AI行业期待自己的“麦道”

产业界

本报记者 张佳星

    10月31日,中关村启动人工智能活动季,在第一场活动——美团云人工智能峰会上,清华大学教授马少平现场上“大课”,为AI从业者们讲解人工智能60年。

    “人工智能的发展有4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知识时代、特征时代、数据时代。”马少平对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划定没有按照业界的普遍提法——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而是依据AI的“输入”来划分,即人类教给了机器什么,后者的依据则是“输出”,即机器能做到什么程度。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渐渐普及,人们避免不了对它产生一些误解。马少平说:“有人说1997年,IBM的‘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主要依靠穷举所有路数选择最佳策略。其实并不是,以当时的计算能力,如果用穷举的方法,‘深蓝’每走一步需要17年。”

    这种说法将焦点体现在运算能力的强大上,忽略了算法在人工智能进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输入”而非“输出”的角度来理解人工智能,将能更加客观正确。例如同样战胜了人类的顶尖棋手,1997年的“深蓝”与20年后的“阿尔法系列”哪里不同?“‘深蓝’使用的是‘蒙特卡洛数搜索的框架’,”马少平说,谷歌对“阿尔法系列”的算法研究,将机器要解决问题时进行的策略搜索的宽度变窄、深度变浅。也就是说,通过算法的优化让机器要进行的计算简单了些。

    对于单一因素的问题,AI目前可以提出解决之道。“比如识别语音、翻译、下棋……对于多因素的判断却无法试用。”马少平说。实验表明,在制造“噪音”的情况下,AI很容易判断错误。“它无法自动排除噪音,人眼看着是熊猫,AI却会误认为是长臂猿。”“大课”上,马少平列出了AI在目前阶段的5个缺陷,如“固执己见”等,表明“AI”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如果理想中的AI是超音速飞机,那么我们现在还处于莱特兄弟时代,”马少平说,“我们需要‘麦道’那样的公司找到落地实践的方法,也需要积累理论,完成一套适用的原理体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