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火红的日子靠啥?科技呗!
本报记者 王延斌

    从门口望去,常玉亮家小院地面上一片红色,如红地毯。走近才看到,这是他家晾晒的小枣,“快尝尝这晾好了的无核枣!”

    10月中旬的鲁北小城乐陵市,鲜枣早已售罄,耐储存品种经过晾晒环节才可打包进入市场。老常说:“按今年的行情,普通花枣(混级枣)两块多一斤,可我种的这些品种,最少得卖六块一斤。”

    老常种了400多株枣树,全部改良。老常说改良好处多,抗裂,抗病虫害,产量、价格都高。他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人家问我火红的日子靠啥?实话实说,科技呗!”

    退休后的乐陵市林业局技术员田敬义闲不住,整日在自家院里“捯饬”枣树。作为1977级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他已扎入枣树科研江湖30年,在枣树病虫害防治、嫁接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方法。他从上千株丰产枣树中筛选、确定了17个优良品种,完成了2000多万株枣树的嫁接改良工作。由此,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发了财”,常玉亮是其中之一。

    老田说,自己几十年党龄了,有这个能力把技术搞出来,推出去,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在国内最大的金丝小枣博物馆,以一颗金丝小枣为源头产出的产品塞满一个展厅,阿胶蜜枣、红枣莲子羹、枣晶、枣露、枣酱……山东德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樊卫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乐陵市小枣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以科技为手段榨取小枣,共开发出小枣深加工产品八大系列,140多个品种。”

    田敬义等人努力培育起乐陵市本地小枣产业茁壮成长,同时,这个县级市还有8000多人的小枣经纪人队伍走南闯北,开拓域外市场,使乐陵金丝小枣系列产品占据了浙江、广州等地30%的市场。

    对内依靠科技培育产业,对外输出产品开拓市场,一场由当地党委导演的“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的大戏让千千万万的常玉亮富了起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