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高素质创新创业的“厦门范本”
——科技引擎全速推进新兴产业
火炬高新区湖里园
特宝生物发酵车间场景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 张建琛 实习生 翁舒昕 通讯员 黄 颖 曾广明

    在2017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习近平主席盛赞厦门是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引发全球对厦门的关注。如今,厦门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60%,创新创业引擎正在营造更加活跃的新产业生态,多家创新创业基地已经颇具规模。

    “十三五”已走过开局之年,厦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7.87%;福建省九大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厦门八项位列第一,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形成了独特的“厦门范本”。

    自创区建设全速推进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州、厦门、泉州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自创区厦门片区《空间规划》初步形成“一核两带二十九园”总体格局,总面积277.17平方公里。

    由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个ROS1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试剂,正式被批准纳入日本全国医保。此前,该试剂已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欧盟CE认证等,被视为是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重大里程碑,实现了中国企业在伴随诊断领域零的突破。未来,像艾德生物产品一样的“厦门创新”“厦门制造”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

    自创区厦门片区已推出首批69项创新事项,其中12项已落地试行,促成41个产业科技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179.88亿元。此外,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Ⅰ期已投入试运行;厦门双百人才孵化器Ⅰ期已投入使用,已吸引27位双百人才及其项目进驻,Ⅱ期2栋孵化楼已封顶;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厦门大学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也已正式开工建设。

    “企业研发经费补助政策”是厦门片区首批落地试行的12项创新事项之一,自2015年在福建省率先推出以来,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去年,厦门市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达3.11%,是福建省平均值的近2倍、全国的近1.5倍,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打好基础筑巢引凤是厦门发展的方向。今年,电气硝子二期、碳化硅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在厦门加快建设,12个重点落地项目都将争取开工建设,8个重点产业化项目则争取有实质性进展。厦门生物医药港、软件园三期等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同时,谋划建设厦门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台湾生技园)、新材料产业园、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等一批特色科技产业园区。

    培育产业发展新功能 加速成果转移转化

    强力巨彩、美亚柏科、吉比特、亿力科技……随着厦门一批高成长性行业领军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企业对厦门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数据显示,今年1—8月,厦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777.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66%,比上年末提高6.3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641.4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87%,比上年末提高8.33个百分点。

    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厦门)示范基地——“科易网”目前受邀在全国66个省、市、区开展技术交易服务,其全国首创的在线技术交易系统——“科易宝”推出一年多来便在线签约技术合同5100多份,线上技术交易额超过19亿元。

    厦门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研发机构540多家,布点建设了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6个,培育市级众创空间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87个,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4个、加速器2个,建立了软件、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六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构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研发—成果交易—创业孵化—中试产业化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厦门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十大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一批试点示范。厦门还出台了《科技创新二十五条》《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瞄准阻碍创新积极性的核心关键节点,推出了一批突破现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举措,有效调动了厦门市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今年1—8月,厦门市登记技术合同数量2214项,合同总成交额达4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11%、82.03%,分别占福建省71.79%、66.8%,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日益活跃。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日前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龙头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顺利导入28纳米制程并量产,其产品良率高达94%,成为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产品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圆厂。这不仅意味着厦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也意味着其在产业集聚发展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拥有“工业粮食”之称的集成电路正成为厦门重点培育的新支柱产业。近年来,厦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出台配套政策为集成电路企业“松绑”,积极搭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载体,并发挥毗邻台湾的区位优势,致力于两岸集成电路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今,以联芯、清华紫光、三安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优迅高速芯片、瀚天天成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案例正在聚沙成塔,越来越多的产品跳动起“厦门芯”。

    厦门投入4500万元购入专业设备,依托石墨烯龙头企业技术力量,为厦门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新材料的表征和检测、新材料的应用开发等专业服务,不久前,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术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石墨烯被喻作“新材料之王”,厦门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布局石墨烯产业。厦门拥有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凯纳,国内最早盈利的企业烯成也在厦门发展壮大,而代表石墨烯领域世界最高水平的诺贝尔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是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技术研究院的特聘教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厦门市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五年,厦门争取国家科技资金超过35亿元,投入市级创新研发资金超过23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创新项目6000多项,近90%的项目由企业牵头,82%以上的社会研发投入来自企业,79.9%的授权专利属于企业。

    优化“双创”生态系统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大力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央企在厦设立分支机构,加速成熟先进成果在厦转移转化。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已有50多所高校院所在厦门设立研究院或技术转移机构,其中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材料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厦门北化生物产业研究院等5家机构,已在厦门转化成果91项,新注册企业39家,为上百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为了加速科技人才集聚,厦门相继出台《人才新政45条》等系列政策,深入实施“海纳百川”“双百计划”等人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全市已汇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2人,40人6团队1基地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市“双百计划”人才787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80万人规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梯队。

    创新创业热潮持续掀起,2017年厦门市科技工作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服务“双创”。其中,做大做强科技金融,加快建设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是今年工作重点。具体做法有:进一步扩大全国首支政策性股权直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规模,设立科技创业种子暨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科技信贷融资规模,让更多的科技企业享受融资优惠和便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