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整村脱贫,离不开这位“驻村书记”
——记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编辑房瑞标

    十九大代表风采

    本报记者 崔 爽

    实现全村免费无线上网、建起六百多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发展农家乐酒店……这些都是发生在山西岚县楼坊坪村的新变化。

    过去两年,楼坊坪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整村脱贫,离不开他们的“驻村书记”房瑞标。

    村里来了“新书记”

    “我觉得我穿越了。”坐在科技日报记者对面,房瑞标这样形容自己第一次到楼坊坪村时的感受。

    2015年8月,房瑞标被中国科协选派到楼坊坪任驻村“第一书记”。从首都北京到“老少边穷”,现实大大超出了他对贫困村的想象:距离县城四十多公里;平均海拔1700到2300米,冬季大雪封山;村里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六成以上是贫困户。

    第一件事是“家访”。前三个月,常住村里的80多户人家,房瑞标每家去了三趟以上,他清楚每家贫困户的收入状况、致贫原因。“村情熟悉了,工作起来才能心里有底。”房瑞标说。

    环境之艰苦,同事看在眼里。“他中间回来的时候剃了个光头,我们都笑他。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跳蚤太多,不得已才剃的。”同在科协工作的李安安说。除了“跳蚤关”,还有“语言关”,前三个月,山东人房瑞标听山西方言像外语,跟老乡坐在炕上聊得起劲,其实没明白几句。

    “他在村里家家都交往,下地刨土豆割莜麦,不挑吃也不喊苦。”提起房瑞标,楼坊坪的村支书王军明赞不绝口。

    不只是不嫌苦,房瑞标记得的都是老乡待自己的好:“平时谁家做了好吃的就叫我,只要办喜事就请我去坐首桌。”说到这些,他的高兴挂在脸上。

    扎根土地的“科普员”

    刚到楼坊坪时,村里手机信号断断续续,村民不方便跟外界沟通,发展也严重受限。房瑞标着了急。他四处奔走,最后得到山西省科协“科普中国乡村e站”项目的帮助。

    2016年6月,移动宽带进了村,楼坊坪结束了没有网络的历史。7月,偏远山村更是实现了全村移动无线网络全覆盖,村民可以免费使用无线网。

    “网通了之后,村里人都换了智能手机。我给每个人下载了微信,教他怎么用,老乡可以跟外地的子女视频通话了,都特别高兴。”回想这件事,他感触很深:“以前总说贫困地区头脑闭塞,不接受新鲜事物,其实根本不是。是我们没有创造机会,他们自己也没有条件。其实他们很喜欢也很有兴趣。”

    楼坊坪有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和传统,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房瑞标带动村里建起了马铃薯种薯种植基地和储存薯窖,错峰上市,收入翻番。反季节香菇的种植和绒山羊养殖也相继展开。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村里更是和山西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后者定期派技术人员到村里培训,帮助村民科学养殖。

    2016年底,楼坊坪成功实现整村脱贫。

    打通服务老乡“最后一公里”

    聊到兴起,房瑞标拿起手机给记者展示起朋友圈。

    “这是当地一个种植大户,他正在参加山西省《星光大道》呢!”提起老乡,他口气里透着亲近。“在村里干事儿很实在,帮老乡保存一下电子版材料、打打字,举手之劳就很有成就感。”房瑞标出身农村,骨子里的朴实热情让他在驻村工作的琐碎中找到实打实的归属感。

    “留守老人物质贫困,精神也贫困。”驻村生活让房瑞标对农村老龄化问题有了新的关注。今年上半年,他想办法给村里争取了一笔钱,建起老年日间料理中心。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可以去中心吃饭聊天、打牌下棋。

    如今房瑞标已经回到北京,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轨道上。他给自己驻村期间出生的儿子取名为“岚”,以纪念在岚县的两年时光。偶尔接到老支书的“远程求助”时,他还会帮村里打报告写申请,“发挥余热”。

    此外,他也有了一个新身份。

    “那天新闻上看到十九大要开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十九大代表了。”对于这个新身份,房瑞标显然还不太适应,不过他已经开始为更好地履职做起准备。在服务全国科技工作的道路上,他要朝着“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