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科技筑新路 改革添动力
——宁波海关立足科技创新转变职能实现方式
陈 莹 吴 娴 周 洁 王雅娜 张 珂
宁波海关关员对企业进行通关指导。 赵悦辰摄
宁波海关关员应用“物流E监管”实施船舶实地监管。 高雪峰摄
宁波海关关员开展智能卡口巡检。 高雪峰摄
宁波海关关员正在使用查验单兵作业系统。 周仁杰摄
宁波海关关员在监控指挥中心查看业务现场。 毛婕摄
两中心、三制度,谋划全国一盘棋
“单一窗口”建设
通关无纸化改革
以集中审图为依托构筑查验新模式
双随机,科技防腐
单兵系统
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物流”新体系
GPS和安全智能锁应用
以指挥中心为核心打造业务反应新机制
“互联网+”移动办公项目群
“智慧云”

    编者按 装载着来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乳制品的集装箱,从铁路宁波北仑港站始发开往西安;湖南的消费者林先生在家里轻点鼠标,三天后就收到了来自宁波保税区的跨境尿不湿;江西生产的儿童玩具,在这里等待转船起航,驶向目的地加拿大的多伦多港。在宁波,这样忙碌而有序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这里被誉为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这是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

    港口和开放是宁波发展的特色优势和强力引擎,也是作为口岸“把关人”的宁波海关一直以来的关注焦点和致力方向。近年来,宁波海关秉承“科技强关”理念,积极发挥科技在监管、服务和政务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坚持用科技创新手段来破解海关管理中的瓶颈和难题,不断向科技要效率、要人力、要管理,大胆探索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到海关监管服务的各个领域,从“单兵系统”到“智能机检”,从“移动办公”到“物流全程电子化管控”,宁波海关厚积薄发,将“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以多种方式实践,促进宁波口岸发展不断提质增效,使贸易便利化的红利切实转变为广大进出口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改革助跑,讲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今年7月1日起,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实施,借助“一次申报、分步处置”“征管环节前推后移”等改革措施,企业可在全国任意一个海关完成申报、缴税等手续,申报更自由,手续更简便,通关更顺畅,真正实现了“全国如一关”。税收征管方式也由过去的海关核定企业应缴税款,转变为企业自行计算并缴纳税款,有效地压缩了通关时间。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许多宁波本地企业来说,即使远在天津、黄埔等港口的货物,也能在家门口申报放行。

    随着改革的推进,这项政策红利逐渐引发“蝴蝶效应”,远大石化有限公司、浙江前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宁波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

    宁波双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的沈芳经理对此赞叹,“全国通关一体化后,异地港区进口货物报关更简便了,我明显感受到通关速度快了不少。”宁波市宝兴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关员沈先生也深有同感,“现在我们报关不再受关区的限制,平均一票货物不到一天就能完成通关手续。”

    截至今年8月底,宁波海关共放行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报关单7.77万票,直接放行率达95.6%。今年7月改革全面推开以来,宁波海关进口平均通关时间为18.66小时,较去年压缩30%以上。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执法口径和监管标准的统一,“单一窗口”则更多地消除了部门间的隔阂,打破了“业务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了今年“两会”期间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在“部长通道”承诺的“实行单一的窗口,讲好‘普通话’,推动信息资源共用共享。”

    由宁波海关和宁波市商务委共同开发建设的宁波市加工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加工贸易“一个平台,一次录入,信息共享,一口办理,全程无纸”的智慧监管,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商务部门的生产能力证明申领和海关手册设立、变更、核销等手续。如今,企业需要录入的材料从5份简化为3份,办理时间从3日缩减至半日,其中,85%以上的电子化手册实现低风险快速放行,每年可节约预录入费用100多万元,惠及企业逾千家。

    改革不仅仅局限在加工贸易领域。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完成整个报关过程,这已经是海关通关无纸化改革带给进出口企业的进出口通关新常态。通关效率的提升,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

    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近年来公司将外贸出口重点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陆续与俄罗斯、波兰、伊朗、菲律宾等国家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公司单证部主管徐小姐告诉笔者,“没有了时间限制,24小时在办公室随时报关,真的很棒。从向海关申报到货物放行上船,基本能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出货,再也不用担心因赶不上船期而延误发货。”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海关在全国海关率先实施出口集装箱电子化放行,打通了出口无纸化通关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适用通关作业无纸化企业范围已扩大到所有信用等级企业,实现了无纸化进出口企业的全覆盖。

    据统计,今年1—8月宁波海关共审核通关作业无纸化报关单297.6万份,占同期报关单总量的97.82%,其中,出口通关无纸化率达到99.2%,数万家进出口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创新引领,练就“智慧查验”“宁波话”

    如果说努力落实改革是规定动作的践行,那么宁波海关创新推进的“智慧查验”则是地道“宁波模式”的先行先试。

    从最初的北仑港二期码头第一台H986,到如今覆盖宁波各港口的9台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从机检查验作为人工查验的辅助手段,到如今机检查验占据海关查验业务“半壁江山”;从全国海关系统率先实施集中审图,到如今的智能机检、企业产品信息备案,非侵入式查验的不断升级突破……这些可以说是宁波海关推进监管领域科技革新的最佳注脚。

    由于具有不开箱、速度快、费用少等特点,机检查验历来受到进出口企业的青睐。今年1—8月,宁波海关机检查验报关单33882票,集装箱44245个,分别占同期报关单量的48.07%和集装箱量的56.95%,机检直接放行率达79.1%,每年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6000万元人民币。

    同时,得益于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实施的“分散过机、集中审图”模式,现在仅17名海关关员就能完成传统作业模式下需90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并且能有效实现对宁波关区内梅山、大榭、北仑等口岸机检集装箱的统一标准执法。

    机检查验比例的不断提升,在给进出口企业带来通关便利的同时,也给宁波海关创造了更多改革的基础。宁波海关在全国海关范围内率先开发了“智能化机检图像分析系统”和“宁波海关企业产品信息备案系统”。

    “智能化机检图像分析系统”好比机检查验的“外脑数据库”,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行比对典型图像、判断货物种类、预警敏感商品。有了它,就好像有了参考答案。

    “目前,系统对‘禁限商品’的识别度已达到50%左右,对‘三废’(废金属、废塑料、固体废物)的识别度已达到90%左右。通过‘智能比对’,可缩短通关时间30%以上。”宁波海关监管通关处负责人告诉笔者。

    此外,宁波海关还自主研发了“企业产品信息备案系统”,对资信优良的生产型企业的主要商品进行审核备案,在出口环节优先实施机检查验。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是宁波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专门生产电池的企业,在宁波海关推出“企业产品信息备案系统”后,公司负责人浦女士第一时间向海关申报登记了106项商品。

    浦女士表示:“在海关备案后,备案商品可以优先过机,系统中存有我们备案商品的机检图像,可以为海关查验提供辅助参考,大大加快了通关速度。”

    宁波海关的“智慧查验”,不仅体现在机检查验上,人工查验也在处处践行“互联网+”理念。

    依托手掌大小的单兵设备,海关查验关员在查验现场可以实时获取报关单信息、查验指令、倒箱方式,随时随地实现拍照录证、知识产权查询、税则查询、商品信息查询等“花式功能”。查验确认无误的货物,海关查验关员可当场生成并上传查验报告,经审批无误,货物马上可以装箱。有了这个小小的设备,能节约关员往返办公室与查验场地录入货物信息的时间成本、劳力成本。

    科技在促进通关便利为企业做“减法”,同时在防腐领域则实现了叠加效应。

    “双随机”是在海关执法领域内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的监管机制。

    “由于‘查谁和谁查’都由计算机随机决定,海关工作人员和企业均无法预知。”宁波海关风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可以有效避免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执法结果的干预,进一步预防廉政风险,营造阳光、公正的口岸环境。

    今年新推出的“音视频执法仪”,将海关查验的整个作业过程包括货物具体情况,都完整、真实地记录在案,为防范执法风险再加上了一道“防火墙”。

    科技筑底,再造物流监管新流程

    作为宁波海关科技创新的一张靓丽名片,物流监管领域的科技化改造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

    说起以前的物流监管,从事多年此项工作的宁波海关监管通关处物流监控科科长周晓平感慨良多,“以前完全要靠人力来做,每天就是审核不完的单证和跑不完的码头、堆场。”

    如今,海关可以有效掌握临近海域内2000余艘船舶的实时动态,可实时监控4000余辆运送海关监管货物车辆的途中状态,可对辖区内40余家监管场所进行远程巡查。

    “3名关员在指挥中心就能远程完成这些工作,这在几年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周晓平告诉笔者。

    巨变背后,是宁波海关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科技投入与创新。

    从移动单兵、安全智能锁、船舶自动识别等一系列的技术设备,到智能识别、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宁波海关为物流监管构筑起坚实的科技基底,物流监管处处“科技感”十足。

    依靠业务改革和科技监管“两条腿”走路,在科技筑底基础上,宁波海关通过梳理物流链风险,把以往对物流的过程管控方式转化为“节点控制”,避免了海关监管行为对正常物流运转的影响,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监管风格。

    监管效能的提升,带来的是更加顺畅的口岸物流。今年1—8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90亿吨,同比增长11.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75.19万标箱,同比增长13.6%,稳坐全球第一大港。

    不仅海关自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日新月异,进出口企业也时刻享受着实实在在的便利。

    宁波天翔物流的陈望军对此最有发言权。

    陈望军经常运送义乌小商品到宁波舟山港装船出运,在使用安全智能锁后,每次凌晨从义乌出发,早上5点就能顺利通过码头卡口进入宁波舟山港的码头。“我们拉着集装箱直接进宁波各个码头落箱就好了,不需要海关关员人工验封,效率提高了,停车时间少了,油费都省了不少。”

    自2016年5月25日宁波海关开始在义乌出口转关货物运输中推广应用安全智能锁以来,承运转关业务的司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方便和快捷。

    通过在集装箱上使用安全智能锁,配合码头卡口的固定式阅读器,集卡车行驶至卡口以后,由阅读器采集锁号信息与后台信息进行校验,校验正常的,完成对转关转场监管货物的自动验封,验封正常率达到96%。与传统模式相比,司机不用再排队等待海关关员来查验封志。自试点启动以来,杭甬两地海关转关货物安全智能锁应用量已近9000票。

    更让人称道的是,依托物联网、数据集成整合、风险节点预报警等技术建成的宁波海关两级监控指挥中心,成为近年来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

    作为海关日常监管的“大脑”,宁波海关搭建了包含指标展示、业务监控、预警提醒、视频管理、联系处置和地理信息六大功能的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在平台的有力支撑下,指挥中心目前已成为对内业务运行监控和对外走私违法风险防控的决策辅助中心、运行监控中枢和指挥协调平台。

    今年,宁波海关运用科技手段发现线索被列入“长江3号”打私联合行动,涉案案值达3000余万元。此外,通过系列风险分析,移交各类风险线索34条,其中,刑事立案3起、行政立案1起,案值5137.72万元;重大出口骗取退税案件2起,案值2.5亿元。

    技术渗透,实现政务服务“数据跑腿”

    国庆期间海关加班的信息哪里找?还在公告栏前苦苦搜索?还在网上不断的搜索相关信息?不,这些都不需要,“掌上通”的时代已经到来。

    宁波海关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进出口企业“零跑腿”和“零等待”创造了条件,只需打开手机关注宁波海关官方微信公众号,就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海关最新政策和公告,“实用查询”和“办事指南”功能还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便捷服务,打开了移动政务的全新窗口。此外,宁波海关门户网站、12360热线服务电话、通关短信提示等多种渠道,最大限度保障通关各流程的信息公开。

    随着科技的不断纵深发展,宁波海关逐渐将科技化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感受到效率提升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海关关员。

    智慧云、移动办公、移动会议等一系列自主开发的落地生效,形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办公模式,拓展了“互联网+”海关应用的内涵。移动办公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意义PC端的办公及业务系统进一步拓展延伸。现在,在宁波海关,无论你是出差还是下班回家,无论是安卓手机还是苹果手机,都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公文办理、邮件收发、请假审批、业务制度查询等涵盖政务、业务、后勤等32项功能模块的浏览和操作。

    移动会议系统具有会议消息推送、会议内容共享、会议资料筛选修改、会议设备绑定等功能,并利用最新低功耗蓝牙和二维扫码技术,实现参会人员自动签到,不仅能实现办公无纸化,还能减轻会议组织工作量,进一步提升会务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宁波海关应用该系统召开会议近两百次,节约会议材料打印纸张近10万余份。

    创新源于科技,科技推动发展。未来,宁波海关将继续秉持“科技强关”理念,加快推进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换,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提升海关管理效能,为建设作业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科学化的智慧海关而不懈努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