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
才聚金陵,共赴这场高规格医药行业盛会
——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侧记
本报记者 张盖伦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为6场行业总决赛承办单位负责人授旗

■聚 焦

    9月15日—19日,南京江宁,一场检验创新创业成果的“奥运会”启幕。

    同时,它也是生物医药行业创业精英的大聚会。

    看,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新药研发代表队。他们苦心孤诣,在新药领域往往一呆就是十几年,挨过冷眼和嘲笑,“熬”出伟大;看,现在是“医疗器械创新”代表队,他们披肝沥胆,就是不信高端医疗器械要被国外垄断,跨界融合,“造”出伟大;这边是“治疗方法创新”代表队,他们披荆斩棘,不走寻常路,给患者以方便,给生命以机会,“试”出伟大……

    这里是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50余家初创企业和170余家成长企业同台竞技。这些企业都来头不小,闯过了地方赛的重重关卡,才最终聚首江宁。

    “上个礼拜,阿里巴巴开了一个18周岁派对。创新创业大赛今年走到第六年,我想告诉在座的每一位——12年以后,中国的巨头一定出现在你们中间。”大赛开幕式上,往届获奖企业给出这样的寄语。

    生物医药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创业者迎来好时代

    跟着大赛走到第六年的科技部火炬中心基金受理处处长安磊感慨,要想进入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门槛相当之高。“不少公司的创始人和主要研发人员,都是海归、博士,这也反映出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迅猛发展的势头。”

    整个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现状如何?

    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就在行业总决赛的“生物医药领袖峰会”上为创业者指点迷津。来茂德表示,放眼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地位不容小视,在我国,医药产业占GDP比重未来几年还会不断上升。不过,新药研发的风险大、存活率低而且投入巨大,要进入新药行业,确实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也在同步推进。”来茂德说,很多人一提到新药,张口就是问这个药今天能不能用,明天能不能变现,“这不是一个科学的说法。”他强调,没有前期的基础研究,就没有明天超越发达国家的新药。

    “在国家层面,新药研发的投入也必须加大。在药物强国的路上,我们还任重道远。”来茂德表示。

    在这样一个既闪耀着科技的光辉,又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创业,创业者如何才能让自己在大浪淘沙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善春则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他认为,初创企业有激情、有技术也有梦想,应该聚焦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如针对重要靶点的新抗体的发现,如细胞个体化治疗等。完成初期研究后,可与产业化能力较高的大企业联合,推动产业化进程。他还特别提醒,创业者要选择合适的创业地点。如果地方政府鼓励生物医药行业,就会对相关初创公司给予大力支持,让初创企业驶入快车道,甚至创造发展的奇迹。

    趁着大赛机会,南京江宁也发布了“人才新政”: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鼓励企业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对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任务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支持;在企业引才用人方面,支持“高薪引高人”,企业引进年薪50万元以上人才,按其支付年薪的30%给予补贴;支持企业柔性引进从事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的海内外人才,对与国内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按其支付的横向课题经费20%给予资助。

    有技术,讲情怀,进入决赛的企业都不简单

    “没想到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参赛的初衷,只是想借助这个平台多认识些人。”总决赛结束后,杭州妙手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维淼博士向科技日报记者感慨,“参赛所得完全超过预期。”

    这个2016年11月才成立的年轻公司,拿到了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初创组三等奖。

    杭州妙手机器人做的是3D腹腔镜辅助手术机器人,它的愿景是做让基层医院用得上的手术机器人。

    名声在外的达芬奇机器人价格高昂,一台动辄上千万,基层医院只能望而却步。而妙手机器人,则能实现达芬奇机器人的部分功能,也达到达芬奇机器人的稳定性和高分辨率。它可以取代持镜人,让腹腔镜手术的窥镜视野完全由主刀医生自我控制,做到手眼合一,也提高持镜的可靠、稳定性。

    余维淼常年研究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研究及产业化,这款机器人其实是医学牛人和技术牛人的一次碰撞合作。“刚开始时,我们说的术语,医生听不懂;医生说的话,我们听不懂。”余维淼坦言,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大家才有顺畅合作。

    浙江省人民医院手术机器人中心主任张大宏是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已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超800例,但仍然希望,更多基层医生能用上更加便捷好用的手术机器人。“创业得有耐心,也得有情怀。”沉吟片刻,余维淼给出他对创业经验的总结。

    确实,踏上生物医药创业这条路,很多创业者都会提到“情怀”二字。

    行业总决赛成长组二等奖获得者、南京前沿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世界首个长效抗艾滋病药。在新药研发的路上,他们已经砥砺前行15年。

    公司总经理王昌进说,中国的抗艾滋病药物多为老药,新药被国外企业垄断。“我们有这份情怀,就想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前沿生物想尽快实现产品上市,获得收入,还要继续融资,维持运转。新药研发,确实要等,要“熬”。王昌进希望,自家公司能和评委席上的贝达药业、微芯生物一样,走向上市,希望自家的新药不仅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也打入国际市场。“我们心里面有一把火,一直烧了这么久。烧到今天,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旺了!”

    当然,有情怀还不够。生物医药行业创业者口中的第二组关键词,就是“政策”和“审批”。评委们常问的问题,就是——“你们的产品,什么时候能拿到证?”

    有创业者直言,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希望有国赛荣誉“背书”,能够让自家试剂走绿色通道,快速通过国家审批。“各个地区的审批标准不一样,像我们所在的上海就比较严格。审批下不来,我就失去了市场先机。明明是好东西,但在市场上处于劣势。”这位创业者还希望,能有更合理的社会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医药产业的正向发展。“不然都是比价格,不是比产品,真正的好产品反而吃亏。”他的表情有些无奈。

    本次大赛的评委之一、上海醴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叶崴涛已经是大赛的“老熟人”了。他直言,生物医药行业性质特殊,监管严格。对企业来说,一款产品一旦无法获得审批,就会面临较大风险。 “所以,一个很现实的忠告是,企业应该和监管机构充分沟通,尽早拿到证。而且,生物医药行业的支付方是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企业也要知道,怎么跟专业客户建立共识。”

    大赛,为打造社会创新创业氛围而生

    今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企业达到28147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这个赛场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比赛已经成为检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的‘奥运会’。”

    是的,它被创业者称为“国赛”,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双创”赛事,指导单位为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网信办和全国工商联。

    它诞生于六年前。那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词,还未像今天这样风靡。一开始,大赛的定位就不是一个“评审活动”,而是一个“服务平台”。每次行业总决赛都耗时四到五天,这是因为,企业交流学习、对接资源,才是正经事。

    科技部火炬中心基金受理处处长安磊也习惯了每年下半年跟着行业赛进程到处出差的日子。他向科技日报记者分析,比赛之所以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它的模式和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比赛分为地方赛和全国赛,在地方赛环节,它已然成了地方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抓手;比赛不是一锅烩,设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六个行业领域。每到总决赛,一个行业领域最优秀的几百家企业齐齐前来,创投机构、银行、专家学者以及各种创业服务机构也参与其中——这就是一次业内大Party。不少合作,就是在这几天达成意向,日后再慢慢生根发芽。安磊记得,去年互联网行业总决赛的第一名和第三名,就在比赛结束后很快成了合作伙伴。

    事情是好事,做的也要让人挑不出毛病。安磊形容,“评审”就像是比赛的“骨头”,它要硬、要直,每个环节都必须公开、公平和公正。从比赛现场也能看到,无论是半决赛还是决赛,评委都是在选手答辩完后当场亮分,分数公开,“没有任何猫腻”。

    比赛的“肉”,则是和比赛捆绑在一起的各项服务活动。这些服务活动,也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了把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优秀资源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从去年开始,大赛行业总决赛增设一个特殊的环节——大企业创新需求对接会。活动致力于为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帮小企业技术创新,也帮大企业产业升级。

    有点像“相亲”:小企业们“接单”,一家一家跟大企业“面聊”。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的大企业对接,就从早上九点开到了中午十二点半。“创业企业确实很难有这种跟行业老大深入交流的机会,我们算是找到了小企业的痛点。”安磊说。

    19日,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落下帷幕。

    歌礼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和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杀出重围,分别获得成长组和初创组一等奖。

    “今天,在祝贺我们获奖选手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其他选手。大家都是实实在在地为一份梦想、为一份情怀在努力着。”张志宏在颁奖典礼上说,“大赛孕育着非常多的、值得大家期待的企业。希望以后从你们当中,成长出伟大的企业。”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科技日报社、陕西省现代科技创业基金会、北京国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科技厅地方承办,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地方协办,招商银行创新创业公益基金、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