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深入推进内生性创新
——三论落实李克强总理到科技部考察指示精神
本报评论员

    创新的力量从哪里来?

    毋庸置疑,其根本从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来,从科学共同体、产业联合体、创业协同体等各类创新组织的内生动力来。

    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然需要可持续的创新;而要实现创新的可持续,就必须强调创新的内生性。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外生动力可驱动一时却难驱动一世,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才是创新可长可久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讲,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就是强调内生增长的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创造活力。中国在过去短短数十年创造了让世界瞠目的发展奇迹,一个根本原因就在改革开放释放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创新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内生动力要靠深化改革。李克强总理考察科技部时再次强调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为科技界、产业界指明了方向。

    深入推进内生性创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放”是要放“活”,“管”不能管“死”,应更多寓管理于服务。特别是在科研立项、经费管理、职称评定、岗位设置等方面需要继续给科研院所和高校松绑减负,对新业态新模式应尽可能在底线之上给予包容,更多为创业者鼓与呼,更好地发挥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深入推进内生性创新,要求我们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生长”创新关键就看创新的土壤和环境。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一些人似乎认为创新也可以“计划”了。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错觉,因为创新赖以存在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计划”的。

    当前亟须做的,就是持之以恒地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让孕育创新的土壤和环境好些、再好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