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兰白试验区:把束之高阁的成果变成生产力
邸 金 本报记者 杜 英

砥砺奋进的五年·区域创新

    “依托兰白试验区建设国家自创区,对于探索欠发达地区如何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也是一项极富意义的创新。”金秋九月,再次踏在兰白区这块热土,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对兰白区提出的新希望。五年来,创新的号角响彻陇原大地,创新之笔谱写了精彩的兰白之歌。新希望,新起点,如今,兰白区从更高的起点扬帆起航,积极投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浪潮中。

    不忘初心 孵化出一片蓬勃

    作为国家在西部布局的第一个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白区的起步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与艰难。

    “联建共建孵化器,让好成果落地转化。”早在2008年,地处西北一隅的白银就发出这样的声音,作为甘肃省孵化器的探路者,甘肃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经在马不停蹄地搞孵化,2012年5月,甘肃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白银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白银市科技局三方各出资2000万元,“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正式奠基建设。自此,孵化势不可挡,最初5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中间体和7.5万平方米装备制造孵化园如今早已扩建,白银创新梦工厂众创空间、新药与新材料研发检测服务平台、生物医药中间体中试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鳞次栉比,这个一度没落的工业小城被注入汩汩清泉,生机重现。

    拨云见日 扫除创新“拦路虎”

    “企业进来了,不能让他们被资金束缚了手脚。”这是兰白区创立之初,甘肃省做出的庄严承诺。2015年,甘肃省级财政一次性出资10亿元,整合兰白两市及兰州新区财政资金共20亿元,设立了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成为甘肃历史上最大一笔科技投入。

    甘肃一德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空气源热泵以二氧化碳为冷媒,改变了传统空气源热泵制热不稳定、效率低的弊端,在超低温环境下仍能稳定制热,可直接替换小燃煤供热锅炉。“产品好,却一度因为没有资金,生产形成不了规模,竞争力更是空谈。”公司总经理何铭难忘单打独斗的艰难日子。

    2014年,一德公司被引进入驻白银高新区孵化园,资源与资金的注入为公司发展按下快进键。“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末。”巧妇有米,何铭对公司做出更长远的规划。

    今非昔比 留住人才的兰白沃土

    “产业是兰白试验区发展的关键。通过兰白试验区这一国家级平台,我们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重点项目的支持。”兰石集团董事长杨建忠说,近两年,通过重大项目吸引了众多科研团队向兰石集团聚集,从而带动相关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以正在开发的15000米超深井钻机为例,大量人才与科研力量的聚集,使企业海洋工程技术、陆地各种开采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海洋、极地等特种环境下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兰石集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放合作和创新发展,近年来集团订单逾90亿元。”

    如今,兰白试验区犹如吸引人才的“聚宝盆”,新增众创空间40余家,打造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60个产业链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路漫漫兮 创新永不止息

    技术创新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协同创新成为兰白区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2014年,兰州理工大学与白银市及相关企业共同组建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短短一年就完成了省重点科技专项——DNT氢化新型催化剂的中试放大开发任务,使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成为协同创新的受益者。“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省成本500万元,同时增加产值1亿多元。”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朱建伟感慨。

    近年来,甘肃先后在兰白试验区建成上海张江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9家技术转移机构,5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以兰白试验区联合创新研究院、凹凸棒产业技术联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联合体,新建102个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吸引180个科技创新团队和研发机构进入试验区,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曾经束之高阁的成果一项项落地,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在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挺进的路上,我们越来越有自信。”甘肃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