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3日 星期四
《终极失控》:后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博弈
王 麟

    品幻录

    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奇点临近》中,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了大胆预测,他预言自今以后三四十年间,人工智能就会获得突破性进化,变成超级人工智能。与斯蒂芬·霍金等科学泰斗持有的悲观态度不同,库兹韦尔用饱含热情的笔调,描绘了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比人类聪明千百倍的机器人,心甘情愿地继续做人类的奴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孜孜不倦地为整个人类社会默默耕耘,辛勤付出。

    这种天堂般的美妙畅想,实在是过于乐观。饱经人工智能类型电影轰炸的我们,很难从心理上认同这种观点。无数科幻电影在提醒我们,机器人一旦觉醒,获取自我意识,它们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灭绝人类——没有丝毫怜悯,也不会有片刻犹豫。这类题材的电影充满了忧患意识,也暗示了那些站在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人类,绝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相反,这些有思想的灵长类哺乳动物脆弱得实在不堪一击。

    按照很多科幻小说和电影的设定,人类遭遇的很多可怕灾难都与天才或者疯狂的科学家有关,比如电影《十二猴子》里释放灭绝病毒的科技工作者,还有《异形:契约》中将造物者星球的人类全部灭绝的人工智能,都是科学家的杰作。他们或许是在探索未知领域之际,无法预料到研发成果会带来吉凶祸福;或许是在邪恶欲念的驱使下,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或许是好心办了坏事,无意中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造成无法挽回的可怕灾难……无一例外,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厚福利的同时,危险也在悄悄临近。

    科幻作家萧星寒的《终极失控》,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场后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梦魇:一场弥漫全球的空前灾难,一群来路不明的机器人狼,在短时间内摧毁了全球各国的核武器基地,并破坏了人人赖以生活的互联网。人类陷入了恐慌之中,社会秩序完全崩溃,几十亿人因自相残杀而死亡,文明黑夜不期而至……

    本书的写作灵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美国作家凯文·凯利的巨著《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探讨超级智能如何在环境压力下快速进化,由技术变革引发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在作者想象中的未来,超级人工智能也和人类一样,进化出了社会结构体系——蜂巢结构体系。这种社会结构与人类社会迥异,是对自然界蜂巢概念的系统化“升级”,即每单个人工智能拥有独立思维。但是一旦进入蜂巢结构之中,通过某种特殊合作模式,个体智慧演化出了群体智慧,使得整个蜂巢体系拥有了超级智商,变得越来越强大。

    小说中人类与机器人狼的对决,实则是人类社会与人工智能社会组织的对抗。正如书中所说,“宇宙那么大,智慧不应该只有一种形式。”地球碳基生命的诞生,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人工智能这类硅基+铁基生命的出现,会不会是未来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命演化的另一种可能?回溯进化论的链条,作者在书中冷峻地揭示着进化论的本来规律:“适者生存,并不等同于强者生存。前者是规律,后者是误解。”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初期,由于对自身起源的迷惑,让他们从神话中寻求答案,寻找那个“不见庐山真面目”的造物主的身影,然而至今尚无答案。当人类自己也充当造物主的角色之后,才发现,人工智能一旦失控,就将自己这个造物主完全置于尴尬和被毁灭的的境地,面对灭种威胁,我们才不得不去思考未来人与机器何去何从的终极问题。

    对科幻不了解的人,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科幻有什么用?其实科幻的意义就在于以文学想象的具象方式,将那些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一切摊开来呈现在人们眼前,提醒我们对这一切保持敬畏和自省。当我们读完这部小说,享受酣畅淋漓的故事之后,也会掩卷长思,像凯文·凯利那样,发出“人类该往何处去”的天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