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
成都15名中学生 将跟着中科院研究员做科研
柯怀鸿 本报记者 盛 利

    校园内外

    中学生也能进高大上的科学家实验室?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与成都棕北中学联合开展的“棕北中学科学探究活动”已正式启动。来自成都棕北中学的15名中学生,将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3名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作为成都生物研究所推进高端资源科普化的一项尝试,本次“棕北中学科学探究活动”前期,双方采取初步选拔、科学能力测评笔试及结构化面试等,确定了15名热爱科学的优秀中学生,组成3个探索小组。

    由成都生物研究所汪松虎、李家堂、谭周亮3名研究员,围绕植物、动物、微生物3个各自研究方向开展教学实验,就选择的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推导出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具体研究课题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染色技术研究树蛙类物种骨骼多样性》《清洗剂降解菌种降解特性研究》《抗逆性水稻品种的鉴定和生理分析》等。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类似大学生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包括项目开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以及论文结题汇报四个环节,最终完成一篇科研报告。

    “活动主要以科学实验为主要开展方式。”汪松虎以课题“抗逆性水稻品种的鉴定和生理分析”为例说,“研究员将带领学生们用6到8周的时间完成水稻植株的室内培养,在此期间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再用3到4周的时间完成高盐胁迫的处理,最后通过对水稻植株的抗逆分析,来鉴定出在逆境条件更好生长的水稻品种,通过生理分析进一步理解植物抗逆的机制”。

    在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后,目前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科学文件检索,近期研究员们还将带领学生完成“开题报告”与“中期汇报”,而科学探索小组的“结题汇报”将于11月举行。

    “因为有兴趣所以踏上了研究的道路,此前在学校参加过航模比赛、生物实验等多项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收获了很多,也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活动参与者、来自棕北中学初中部的陈明暄说,非常喜欢并重视这次与科学家的直接合作的机会,对于今后这次探索,充满了期待,“我对生物很感兴趣,目前也有打算在大学阶段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

    初中生做科研,会不会太超前?“让学生参与研究,重点不在于结果,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探索世界的方法,开拓思维。”成都生物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刘刚君说,前期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前都表现得十分主动认真,即使上午有课,下午还坚持到研究所的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相信在研究员的带领下他们能顺利完成这次“科学探索之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