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闽南小县缘何诞生多家“单打冠军”
——福建长泰科技定制服务引领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 讯 员 林少波 杨志慧

    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漳州分赛区)暨2017年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上,国内唯一一家拥有NTN轴承座生产线的神悦铸造荣获一等奖。该公司也入选全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进入发展快车道。

    国内最大的单体阀门制造企业大通互惠、全球最大的LED球泡灯生产企业立达信、冲刺世界最大的继电器生产基地宏发电声……科技日报记者在福建省长泰县调研时发现,这个人口不足30万的“闽南小县”,诞生了多家国内甚至世界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

    在国内,县域处于创新体系的“末端”,通常被认为是“最弱一环”,然而该县却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30家科研院所“安营扎寨”,呈现“小县大科技”喜人格局。

    定制促阀门卖出“奔驰价”

    “一套阀门能值多少钱?”

    “大的有200多万,小的也有18万!”

    在长泰县银塘工业区高端装备产业园,大通互惠阀门自动化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公司总经理蔡天山欣喜地告诉记者,公司最近刚与宝塔石化集团正式签订协议,获得了2.8亿元的LNG低温阀门大单。

    其实大通互惠也曾遇到“成长的烦恼”——公司把生产深海球阀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时,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这时,长泰县科技部门推出定制服务并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大通互惠阀门与兰州理工大学张希恒教授团队对接。

    在短短的时间里,该公司集聚了20多名国内外工程师和高校技术人才,联合成立了高端阀门技术研发中心,在国内率先取得4000米深海阀门和-196℃超低温球阀阀门技术突破,增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与此同时,大通互惠联合菲达、旗胜等阀门龙头企业,成立阀门研究所,共同打造高端阀门产业,形成了完整链条,发展成为全套工业阀门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卖出百万元“奔驰价”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与大通互惠类似,立达信、宏发电声、安安超纤等一批龙头企业,正是在县科技部门的扶持、引导下,定制了从关键技术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到参与行业国家标准制定等科技创新路线,从而迅速发展状大、形成细分行业的“领跑者”。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汇聚资源

    “以往产学研工作相对被动,与科研院所联系客观上缺乏渠道。”从事科技工作18年,长泰县科技局长叶文生对此深有感触。

    事实上,国内县域科技资源匮乏、创新力量薄弱,要得到高校科研成果和技术的“青睐”并非易事,校企信息不对称、信用成本高的壁垒,如何打破?为确保校企间的精准对接、无缝对接,长泰县科技部门自行研发出一套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高校专家信息、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管理系统,探索出了“面线点”工作方法,推动产学研合作制度化常态化——

    “面”上“打基础”,通过与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下车间现场考察,发放技术需求征集表等形式,征集工农业企业技术需求280多项。

    “线”上“建渠道”,与30家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和科技处建立沟通渠道,打破校企信息不对称、信用成本高的壁垒,形成“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关系。

    “点”上“抓对接”,引导产学研各单位在专利、项目、人才、机构上的合作,促成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达80多项。

    长泰县副县长沈元标表示,该县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合作、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人才+项目”等模式,先后引进来自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位院士、300位专家教授和博士生到长泰入企考察、技术对接。

    产学研合作驶上了“快车道”,一批批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构建产业链式集群创新格局

    龙头昂,集群兴。在长泰,由龙头企业创新带动集群创新的格局逐渐形成:由国内知名合成革专家、陕西科技大学马兴元教授领衔的超细纤维皮革技术研究团队,进驻长泰4家超纤龙头企业,与安安超纤合作参与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攻关。

    在此基础上,长泰与多家高校院所共建超纤新材料公共技术平台,进行超纤行业联盟建设、行业标准制定及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推动长泰成为国内最大的超纤产业基地。

    “坚持一链一策、一群一策”,围绕以立达信为龙头的光电照明产业集群,以宏发电声为龙头的继电器产业集群,以华阳超纤、安安(中国)为龙头的超纤产业集群等,长泰与厦门大学、东华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机电产业、超纤新材料等公共技术平台,加快培育装备制造、超细纤维主导产业;出台系列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依托海投科技创业园,建成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漳州中心和全省县区设施最完善功能最齐全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长泰县委书记方木荣说,该县通过聚才引智、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等举措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形成了“小县大科技、小县大工业”的发展格局,跻身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成为省级知识产权强县、首批省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漳州地区经济成长性最好的县区之一。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