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青岛:“标准化+”加出发展新功能
本报记者 王建高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迄今为止,海尔集团累计提报“防电墙”等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43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65项。海信集团共主持和参与了LED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等31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截至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0余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00余项,行业标准900余项,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23项。

    这是青岛市实施“标准化+科技创新”战略带来的成果。

    “青岛标准”的魅力何以尽情绽放?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纪家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我国第一个提出“标准化+”的城市,青岛市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健全“标准化+科技创新”互动支撑机制,引导科技、产业等各类资源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建立健全新型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发展动力转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顶层设计:“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

    发挥政府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政策环境,引导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创新性、引领性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2015年12月,青岛市委关于《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将标准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标准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形成“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的格局。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共对1757个标准化项目进行了5288.6万元的资助奖励。崂山区通过实施“133计划”“十百千工程”和“标准化进千企行动”,在产品质量安全、产业优化升级、自主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服务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建立起较完善的标准体系,提升了标准化应用水平;建设好一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TC/SC/WG)数量达到3个以上,组建团体(联盟)标准组织达到3个以上;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引进培训标准化专业人才1000名以上。全区主要工业产品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实施率达到90%。

    破除科技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障碍,为技术标准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技术标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标准水平。由青岛市质监局等部门起草的《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化+先进制造业”“标准化+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科技创新”“标准化+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明确重点标准研制、标准体系构建、青岛标准样本打造等重点工作,使标准化不断从科技经济层面向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政府管理层面拓展。

    “标准化+”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下好“先手棋”,青岛市在标准上“发力”,通过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争夺行业话语权,实现了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青岛市围绕“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由技术拥有方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对成果进行独立公正评价,真正由市场“唱主角”,形成了科技成果评价的“青岛模式”。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技术标准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短板,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统筹技术标准“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大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青岛标准“走出去”。青岛市筹建了全国第一个行业领域的“国家家用电器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青岛)”,为全国家用电器领域提供研发和专利—标准化—产业化创新发展平台。中车四方是中国动车组的摇篮,全国近50%的动车组都诞生在这里,首列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都从这里驶出。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正是在中车四方股份研制成功的,该高速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推进了中国产品走出去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全市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10家。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8000余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277项。2006年国家标准委批准青岛高新区为全国13个试点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2012年中德生态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际标准合作示范园区。

    创新制造标准,标准促进创新。随着“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青岛市加快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促进标准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标准试验验证、标准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创新生态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技术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进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