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3日 星期五
科技部召开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摘要(下)

    鲁巍:造就引领科技创新青年才俊是我们的责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黄大年同志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高度概括明确表明,在科技创新成为当代中国立国之本的今天,黄大年学长爱国奉献的可贵精神正是值得我们科学界同仁汲取的正能量!

    对于黄大年学长的可贵精神,我体会最深的,是他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说到“家国情怀”,作为一个有10年海外漂泊经历的海归,我非常能够理解大年学长对祖国的眷恋,以及他报效祖国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祖国就是家,到家才心安,正所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大年学长曾说 “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这种心意,我感同身受,6年前让我下定决心回国工作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朴素情感。

    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能够以世界的格局审视与把握创新。而个人才能的发挥更离不开国家发展提供的大舞台,能够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作出哪怕是一丁点儿积极的贡献,对于个人而言已是人生之大幸!黄大年把个人命运和成功与祖国的发展进步深深关联起来的家国情怀,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仁人志士所共有的一种精神,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的根本动力!

    说到“赤子之心”,关键看一个人如何做人做事。大年学长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他不慕虚名,求真务实,埋头做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心一意致力于把我们国家相关研究领域迅速提升到国际一流甚至领先水平!他把这个目标作为自己的事业,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甚至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他视同伴为战友,视学生为祖国之希望,为他们的成长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我知道他一定乐在其中!一个人能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而他的奋斗也注定能够获得人们长久的尊重!

    (发言者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 

    刘财:学习黄大年的诚信、爱国、敬业和奉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事迹作出指示以后,我非常激动。这是一个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时代。黄大年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作出了他的贡献,国家给予了这么高的荣誉和习总书记的重视,作为同事,我也感到非常自豪。

    我认为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诚信、爱国、敬业和奉献。

    一、诚信。1992年,他由于业务突出,由中英合作奖学金资助公派出国,到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出国前他向学校承诺,学成一定回国,一定回到母校。他兑现了诺言。2009年,他回到了吉林大学。我认为他是诚信的典范。

    二、爱国。在诚信做人的信念下,他有强烈的爱国心。他的爱国是自发的,是有基础的。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教育子女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至于在病重时,父母亲能够理解儿子为了事业不能前来尽孝,还告诉儿子,他做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是民族的事情,是高于一切的。他在大学毕业留言和入党申请书中,也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他的爱国并非冲动,是多年家庭、学校和国家教育的结果,是一种责任担当的体现。

    三、敬业和奉献。他常说,国家支持我们出国学习,不是为了拿一个学位,享受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来为国家服务,为民族崛起作贡献。所以,他舍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回到祖国,为做大做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而努力。他不为名和利。 担任国家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项目首席科学家期间,他自己一分经费都没有留,都给了具体的研发单位,这个项目出差的费用都由他自己承担。回国后,他承担了吉林大学迄今体量最大、经费最多的一个项目,组织了国内几十家单位、40多人的联合攻关队伍,取得了多项填补国家空白的成果,大大提升了中国地球物理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就是我身边的黄大年,和我所了解的黄大年。

    (发言者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李建华:引导科技人员成为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我有四点体会:

    第一,黄大年同志有着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有两件事情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一件是在1982年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他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另一件是在1988年的入党申请书中,他写道:“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正是在这种发自内心的信念指引下,他一生秉承科技报国的理想,成为一代楷模。

    第二,黄大年有着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2009年,在他学有所成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和科研环境,卖掉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吉林大学。面对小家和个人,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

    第三,黄大年有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创造精神。作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科学家,他具有远见的目光和战略思维。他主持的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国外封锁,研制的重力梯度仪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精确探测的高端技术装备成功抢占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带来的鞠躬尽瘁。根据统计,7年中他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最高纪录是一年出差160多天。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他仍然想着为学生安排工作计划,布置学习任务。

    第四,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催人奋进。他以祖国的需要和国家的科技发展为最高追求,是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是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吉林省的科技工作必将以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动力,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人员,学习他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积极融入科技发展事业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

    (发言者系吉林省科技厅厅长) 

    黄维:沉下心来搞科研 扑下身子做实事

    学习黄大年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留学归国人员的幸运与光荣、使命与担当。我主要有四点感想:

    第一,幸福和幸运。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近年来,国家给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尤其是通过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对海归学子委以重任。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作为科教一线人员,我们更应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协助党和政府,为海归人才营造宽松、宽心、宽裕的科研氛围,实现以事业聚人心。

    第二,使命与担当。我们要明确爱国的责任与担当。黄大年的爱国之情告诉我们,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生才更有意义。我们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传承与弘扬。大年精神熠熠生辉,他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情,不仅为同行树立了丰碑,更为全社会树立了可歌可泣的榜样。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钱学森、黄大年被世人知晓,让更多年轻一代愿意投身科技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知晓中国科技成果,了解中国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自信。

    第四,光荣与从容。我和团队于世纪之交回国,先后创建了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引进了400多位海外高端人才。我的创业经历和黄大年、以及众多的海外归国学子相似,酸甜苦辣,感慨万千,赤子之情,感同身受。

    我们要始终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中的伟大事业中,沉下心来搞科研,扑下身子做实事,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力求颠覆创新和重大突破。

    (发言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戴晓虎:将个人追求融入祖国发展大业中

    我和黄大年是2009年一起回国的,因为我俩的专业领域都是能源环境,所以我们共同参加了一系列活动。

    我们相识8年,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相同的经历和经常共事的缘由,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大年虽然不幸逝世了,但是他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将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以及对科研的执着和对科学的敬畏。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让我倍感振奋。作为他的好朋友,我也感受到无上光荣。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同时也感受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总书记的指示也体现了国家对科技的关心和支持,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踏实工作、淡泊名利的科技工作者的肯定。我想,这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激励,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总书记提出,要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之中,这一点我感触很深。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牢记,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把个人的价值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把人生的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特别是从海外回来的专家,我们回来就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能够为国家多做一些工作。我们应该向黄大年教授那样,在这条布满艰辛但是又充满希望的路上,不断奋发,不断缔造属于中国人的辉煌。只要我们把理想和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回国的这8年时间里,我的团队在污泥处理和固废处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总体水平处在世界前列。但这个成绩和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积极推动水专项,同时利用重点研发计划这一平台,争取在固废处理方面取得新突破。

    (发言者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以上发言摘要由本报记者操秀英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