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
让中俄创新合作行稳致远
——“首届中俄创新对话”聚焦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
本报记者 房琳琳
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俄创新对话”上,中俄两国科技主管机构共同签署并发布《首届中俄创新对话联合宣言》。图片来源:中国科技网

今日视点

    一年前的6月,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正式签署《关于在创新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俄创新对话机制正式启动。签约时,双方约定2017年6月13日和14日两天,齐聚北京,开展“首届创新合作对话”。

    庞大的俄罗斯代表团如约而至。俄罗斯国家科研机构、国企、民企和科技金融机构的代表,以及一些“创新集群”“创新平台”,跟随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福米乔夫,来到北京友谊宾馆。

    中俄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华科学家就住在北京友谊宾馆,此次对话选择故地重游,就是希望在新时期,彼此“做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

    优势互补,在合作成熟期“手拉手”

    中俄两国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也都是世界大国、科技大国。俄罗斯基础研究领先,科技实力雄厚,发明创造众多;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产业体系齐全,互联经济快速发展,在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对俄罗斯的科研实力特别是基础科学实力表示认可:“我上大学时,做过完整的八套吉米多维奇的高等数学习题集,大学的基础物理教材也来自俄罗斯。”

    福米乔夫也很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中国科技方面也在大踏步前进,包括铁路运输、造船、通讯、电子、化工、卫生、医疗、医药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一份“一带一路”63个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俄罗斯综合指标分数排在第一位,中俄双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程度最高。两国迎来了创新合作“成熟期”。

    开诚布公,科技政策对接“头碰头”

    2016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超过了15000亿元人民币,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08%;中国不断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均每天有4万多个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多万个企业;全国独角兽企业达到131家,总估值接近5000亿美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之所以取得如此重要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将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一系列政策支撑。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张旭就中国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目标和6项具体任务。

    同一议题下,俄经济发展部战略发展与创新司司长沙德林A.E.介绍了俄罗斯“建设创新生态系统”情况。他在演讲PPT中列出俄罗斯的创新体系构架。其中,30个科技创新平台和一系列科技创新群引起了中方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欢迎中国朋友参与创新平台和创新群的合作。”沙德林还提供了一份经过筛选的名单,包括国家主导型创新企业和发展迅猛的中型企业,“希望双方找到契合点,建立合作关系”。

    争分夺秒,探讨合作方向“面对面”

    对话会议的议题设置充实饱满,每一个演讲嘉宾代表各自国家,宣传自身的政策和科技优势,表达合作与沟通的诉求。

    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长青说,技术含金量极高的“莫斯科—喀山”高铁线路已经完成了概念方案设计;俄罗斯风险投资股份公司国际项目经理德鲁日尼克娃提到,“联邦加速器”计划将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所需的各类技术和产品信息;俄罗斯纳米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关系部主任帕什克维奇希望,与中国朋友展开纳米工业从研发到标准化的全方位合作;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创新基金会投资经理涅娜霍娃女士表示,正在整理一份技术公司名单提供给中方……

    会议主持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不断提醒嘉宾“注意发言时间”,但两国区域创新体系、新产业集群、科技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每一个方面都是成绩斐然,发言者都想借这个机会把自身优势说明白,把合作方向讲清楚。

    破除障碍,期待合作伙伴“心贴心”

    俄罗斯特洛伊茨克创新集群总经理西德涅夫发言时,讲了一些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我们与清华大学深圳分院合作,建立了中俄技术转移中心。中方主任的俄语非常流利,这对彼此沟通非常重要。语言是很大的交流障碍,但最主要的,还是相互信任的问题。”西德涅夫说,“要找到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可靠伙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副总经理缪纯在发言时,归纳出中俄合作的几个特点——政府主导为主,缺乏市场驱动;低端贸易和高端政府层面合作较多,中间层市场化民用领域高科技产业合作较少;双方语言人才断层问题严重,中国投资人因为看不懂俄方项目导致投资极其谨慎,等等。

    全球风投联盟“启动大师”俄罗斯种子投资基金会总经理舒霍夫也谈到,两国创业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进入国际市场前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商业模式。为此,他提出“中俄创新桥创业交流计划”,希望为中方进入俄方提供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服务。

    (科技日报北京6月15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