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2日 星期一
石柱村将告别黄泥墙的土坯房
本报记者 李 禾

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驻村调研

    通往重庆土城镇石柱村的村干道还没有完全整修完毕,但迫不及待的村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刘才仁、刘洽权家预备盖新房的平地上堆放了预制水泥砖等建材。

    作为脱贫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石柱村是巫溪县目前唯一尚未通车的贫困村,由于建筑材料拉不上山,这里的村民一直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石块和黄泥巴做的墙,没有玻璃,木框的窗户上钉着一层半透明的塑料布挡风;猪圈、羊圈、鸡窝等紧紧挨着住房,没有卫生间,粪便池露天敞着……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不少村民都患有风湿和肺病,得过蚊蝇导致的传染病。多年来,盖新房成为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和“心结”。

    “石柱村的人居环境极其恶劣。村里也没有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医务室,村民办事只能到村干部家里去找人,看个小病也必须下山或提前预约。”土城镇镇长龙再清说,改善居住环境是脱贫的基本条件,并且乘这机会,同步进行各家的卫生间、厨房、化粪池等改造,把住房和猪牛羊等牲畜栏分开。

    尽管驻村工作队每天在都宣传“牲畜栏要和住房分开”等理念,但村里人从来没有建砖瓦房的经验,很多人不知该咋办,很是茫然。于是,在外当泥水匠的村民刘才仁决心给村里人搞出个“样板工程”。尽管村干道还未竣工,山路比较陡峭,拉砖的卡车一次不能拉多了,但经过多次运输,他终于把预制水泥砖等建材准备齐全了。

    摆在村民面前的另外一个难题是建房资金。石柱村常住的53户人中,就有43户是建卡的贫困户;17户有残疾人,9户资金严重短缺。

    按照相关政策,盖新房的标准是人均25平方米。村里的贫困户可享受每人1万元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每户2.1万元的差异化补助资金,但是这些钱都在今年年底前下发。

    “计划以政府担保的方式来解决村民新建房屋的资金难题。”龙再清说。

    目前,留在石柱村的村民年龄多超50岁,但随着道路、新房等基础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青年人愿意返乡生活和创业了。村专干向实秀的大儿子今年在河南郑州上大学一年级,向实秀告诉记者,她儿子听到家里要盖新房特别高兴,觉得石柱村山青天蓝,生态环境好,等大学毕业了他想回到石柱村生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