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2日 星期一
把“科技哨站”建到田间地头
——安徽农大探索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
本报记者 吴长锋
丁克坚教授(左二)在讲解高山有机稻田间管理技术。

将新闻进行到底

    在徐文娟的指导下,当地一个合作社主打产品辣椒成功申报“绿色食品”,产值效益提升了20%至30%……在安徽农业大学,70多个这样的产业联盟,就像一个个“科技哨站”矗立在江淮大地之上。

    现在正值夏季蔬菜生长旺季。安徽农业大学徐文娟副教授,从明光到定远,马不停蹄,两天时间跑了7个蔬菜种植大户,查看蔬菜生长状况,手把手指导新品种种植管理关键技术。

    从去年担任明光市蔬菜产业联盟首席专家以来,徐文娟率领团队,围绕当地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新品种引进、绿色防控、蔬菜标准园创建到高效种植模式推广,为当地的蔬菜产业发展开出了一系列“对症良方”。

    在她的指导下,当地一个合作社主打产品辣椒成功申报“绿色食品”,产值效益提升了20%至30%……在安徽农业大学,70多个这样的产业联盟,就像一个个“科技哨站”矗立在江淮大地之上。

    70多个“科技哨站” 助推农业科技推广突破“最后一公里”

    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4月,是教育部、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十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之一。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推动办学模式改革与机制体制创新,换言之,就是要探索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服务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对于农业大学,关键是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解决好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安徽农大校长程备久教授说。

    在研究发达国家农业推广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安徽农大30年走“大别山道路”的经验,学校提出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农业推广模式构想。“一站”即“区域性的农业综合试验站”,是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载体。“一盟”即“学校与县级政府共同组建的新型产学研合作组织”,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制度保障。“一中心”即“学校与县级政府共同组建的专事农业推广服务的实体性事业单位”,是校县合作的联合办事机构。

    “这种构想,是从农业生产和高校办学的实际出发,确保农业技术始终面向农业现代化一线,同时又解决了农业推广服务长效机制的问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承祥说,“综合试验站”建在田间地头,就像“科技哨站”,实现了高校的科研与农业技术需求的无缝对接。区别于以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发展目标与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目标融为一体,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管的长效机制。

    从大学自身来看,这种模式变过去的“游击队”为“正规军”,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针对农业产业的实际需求精准发力。

    老区诞生的新模式 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有头有尾”

    学校把突破点放在了著名的革命老区金寨县。金寨不仅是安徽农大“大别山道路”的起点,也是安徽省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的主战场。

    2013年12月,安徽农大与金寨县签订了共建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的协议,按照“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模式,开启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

    安徽农大探索了“四体融合”的运行机制,即将学校的研发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推广主体和N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组建成一个政、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实现农业技术“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安徽农业大学金寨县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重点组建了茶叶、高山有机稻、生态养殖、蔬菜、中药材、农村环境整治等10个农业主导产业联盟。

    茶叶是金寨县特色主导产业。因为良种茶园少、管理粗放、绿色意识不强、加工设备落后,金寨茶叶的市场一直开拓不起来。安徽农大组成以张正竹为首席专家的4人专家组,金寨县也成立了6人农技推广专家组,选择了一笑堂茶叶花石基地、谢裕大茶业金寨分公司等9个服务对象。既有学校的“洋专家”,又有当地的“土专家”,加上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有头有尾”。

    福驾茶业有限公司是金寨当地的一家龙头企业,公司想利用丰富的夏秋茶资源开发红茶,但一直苦于没技术。张正竹带着专家组来到福驾茶业,连续熬了4个通宵,调制出别具一格的优秀“金寨红”,投放市场后一炮打响。此后,农大专家又指导企业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省级标准,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

    2014年开始,在全县6个乡镇开展茶园品质提升试点工程,茶园实施绿色防控,使用太阳能杀灯、粘虫板,替代原有的杀虫剂,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安徽农大团队还专为金寨县六安瓜片加工专门设计了一种以液化气替代木柴的炒茶锅,春茶开始推广使用,降低了加工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茶叶的色泽和风味更加均匀稳定,春茶每斤收购价格平均提高20元。

    一系列举措,使得金寨绿茶供不应求,并成功出口到欧盟,价格提高了40%。2014年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上,金寨县获得“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荣誉称号。

    300多位教授走进田间 铺一张大网覆盖当地农业主导产业

    如今,安徽农大依托建立在不同区域的综合试验站,与18个县、市、区组建了75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组成一支35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推广队伍,形成了一支7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安徽农大的“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农业新技术,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一线。

    高山有机米是金寨县的特色产业,以前技术服务主要靠当地农技人员,由于技术单一金寨高山有机米品质低、产量不高。成立联盟后,安徽农业大学选派了4名专家,金寨县选了6名专家,重点针对制约该县高山有机米产业发展的品种、技术等瓶颈问题,从生产、管理到加工、销售,开出一系列针对药方。

    2015年,金寨高山有机米每亩比原来降低成本100多元,而收入却增了1000多元,这让经营农户尝到了甜头,干劲十足。

    有了金寨县成功的探索实践,安徽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全省迅速推进。目前,学校在金寨县、庐江县等建立的八个综合试验站已经全面建设,支撑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在安徽全省共组建了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派出了350多位专家教授,扶持了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茶叶、经果林、毛竹、畜禽、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岳西茭白、砀山酥梨、亳州药材、皖西白鹅、霍山毛竹、宁国山核桃、舒城油茶等一大批品牌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当地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安徽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就像覆盖在江淮大地的一张大网,连接起农业科技的高地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大田,实现了对安徽农业主导产业全覆盖,泛起的点点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在江淮大地涌动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气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