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1日 星期四
相约五月科普盛宴
——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综述

科技活动周的现场体验最受孩子们欢迎。
图①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模拟真实科考场景。
图②姐弟俩正在与智能医疗机器人“小i”对话。
本报记者 刘晓军摄

    ■聚 焦

    本报记者 刘晓军

    8天共吸引8万人次观众到现场参观体验;网络媒体9场现场直播,同步在线点击观看人数近200万人……5月27日下午,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圆满闭幕。

    今年,已经走过23载历程的北京科技周,260余个科普展项和22项科普活动,为人们呈现了一场场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的科普盛宴,为5月色彩明艳的北京增添了一抹美丽迷人的色彩。

    新颖有趣的体验从进门那一刻开始

    关注“2017北京科技周”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取主场活动的电子门票,然后扫码、入场参观……新颖有趣的体验,从进门那一刻开始。5月20日拉开大幕的科技活动,紧扣“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主题,在约6000平方米的主会场,通过视频、图片、实物模型、互动体验、娱乐游戏等方式,主要展示了科技扶贫精准脱贫成果、科技重大创新成就、优秀科普展教具和科普图书、科普互动产品。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介绍,今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有三个突出的创新点:

    科技扶贫“精准力”——突出北京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西藏拉萨地区、对口帮扶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和与云南、贵阳的区域合作中,充分将首都科技资源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结合,因地制宜,创新模式,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成果“创造力”——重点展示了生命科学、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深空深海5大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让观众能现场感受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力量。

    科普成果“感染力”——重点展示了优秀科普展教具、优秀科普图书,同时注重互动性、体验性、参与性,亮点项目紧密贴近百姓生活。AR、VR等新技术新产品现场体验,让观众能充分体验科技创新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新成果,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

    除了主场活动,中央在京单位和社会科普力量广泛参与之下,北京科技周举办大型标志性科普活动10余项、重点科普活动141项、基层活动超过800项,各项活动内容都贴近百姓生活,注重科普体验。

    创新乐器圆梦“科技大舞台”

    5月23日,在位于民族文化宫的北京科技周主场,一场别具一格的发明器乐演奏会正在进行。演出者也是发明者,在现场用针管双音排萧独奏《山楂树》,用吸管和纸杯现场制作乐器独奏《篱笆女人和狗》,还有用双弧双箱古筝演奏《渔舟唱晚》,用新型分置式发音中低音笙演奏三重奏《梁祝》,用仿生蛇皮三弦演奏《反二黄慢板与小开门变奏》……音乐会的舞台,成了以独特形式呈现发明创新的另一个奇妙展台。发明创造与艺术巧妙的结合,弘扬了创新精神,丰富了首都科技资源。

    新颖的乐器及演奏形式,让观众体验了科技与艺术结合所产生的魅力,亲身体会到发明带来的快乐。发明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奇特的发明乐器及其美妙音响令观众赞不绝口,掌声连连……

    2006年,北京发明协会创办了公益性科技活动——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大赛涌现出大批源于生活、惠及民生的百姓发明,发明音乐会可以说就是大赛结出的艺术硕果。

    科普基地今年新增34家

    科技周期间,北京市科委和科协在科技周主会场举行了科普基地命名活动,向6家新命名基地代表和6家复核通过科普基地代表授牌。至此,北京市命名科普基地已达371家。

    今年北京市科普基地的新成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的“智能技术与装备展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北京明宇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活的3D博物馆”、北京乾禹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蝶语(北京)昆虫博览园”等34家单位。新命名的34家科普基地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企业类型的科普基地占基地总数的40%;二是基地领域与生态环保等热点结合紧密,在进一步支持相关公共事务政策实施上发挥作用;三是新技术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科普传播更生动有趣、更贴近生活。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了解到,北京市371家科普基地,包括科普教育基地313家,科普培训基地10家,科普传媒基地31家,科普研发基地17家。已逐步形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综合性与行业性”协调发展,“既面向社会公众又面向目标人群”,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科普基地发展体系。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介绍说,目前,371家科普基地场馆(厅)建筑面积、场馆(厅)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43万平方米和158万平方米,年参观人数达8000万人次。科普基地在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成为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成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载体。

    10年前,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北京将全市科普基地分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科普传媒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4类申报和命名。2014年,市科委制定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普基地命名有效期为3年,进一步完善了科普基地的制度建设。实现了科普基地建设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形成了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科普的良好局面。

    “科技小创客课堂”走进北京科技周主场

    5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科普与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科技小创客课堂》,在科技周主场火热开课。适于8岁以上孩子的课堂内容,由中科院教授亲自研发并授课,课程利用分组教学法,学生按照每组5—6人进行分组学习,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创造意识。现场报名参加的同学及家长共50余人。

    课堂上,通过模块化集成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将是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各类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等。老师先带着学习了解各类如光敏传感器、距离感应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功能,启发大家思考各类传感器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之后又带领同学们学习线路的连接方式,然后通过制作简单的声控灯和光控灯,步步深入,最后引导同学们思考制作满足三个条件的灯:一是白天不亮;二是没声音不亮;三是晚上有声音才亮。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确定所需材料,在团队的精诚合作下成功完成作品。

    “受益良多”是同学们课后的共同感受,他们说不仅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还在制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家长则表示,若有机会,以后还会多带孩子参加这样的实践课堂。

    启动“2017年京津冀科普之旅”

    同是在科技周主场,“2017年京津冀科普之旅”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今年的科普之旅活动以“科技探索 创新引领”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和河北省科技厅主办。主办方希望以此鼓励和引导公众迈开双腿,走出家门、走出社区,参观三地感兴趣的线路点,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走近前沿科研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创新精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今年,京津冀科普之旅推荐的18条线路,涵盖72个景点,各具特色,从农业、工业、历史、地理、环保、健康等方面反映了京津冀三地科技文化成就。18条主题科普旅游线路包含:寰宇探秘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现代农业之旅、湿地之旅、动物奇妙之旅、创意设计之旅、青少年探梦之旅、节能环保之旅、食品安全之旅、消防安全之旅、历史古迹之旅、地质之旅等。

    本届科普之旅活动既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活的3D博物馆、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运河怡水文化园、凯达食品加工体验园等2017年新命名的科普基地,也包含了津冀两地的线路点,如天津滨海龙达都市农业主题公园科普基地、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赵王城遗址公园、河北省地质博物馆等科普基地。

    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北京创新科普工作,不断探索旅游和科普结合的多种活动形式,组织推出科普之旅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整合一二百家科普基地或展厅资源,已经打造了近百条北京科普之旅线路,吸引和组织公众参与。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加强区域科普协同发展和科普资源共享,除了北京的线路,还设计出京津冀两日、三日游线路。在已经举办的8届“科普之旅”活动中,向观众展示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各行业普遍运用的高精尖技术的智慧和奥秘,每年吸引数千万观众参与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迎来大众旅游时代,科技旅游也逐渐受到青睐。科普之旅这一科技内涵浓郁的休闲娱乐新体验,成为人们度假充电的好选择。科技旅游的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是和其他旅游的最大不同,它把严肃的科学知识和轻松的旅游休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旅游中进行科普,在旅游中提高文化素养。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