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来中国三年了, 以色列创新园干了哪些大事?
本报记者 丁秀玉 王延斌 通讯员 樊晓斌

    “与以色列AVT公司从合作到推新产品,就用了1个多月。”5月15日,华东地区最大的机器人视觉团队,征图新视副总王岩松亲昵地谈起昔日对手。从相见眼红到不计前嫌,征图新视和以色列AVT在“红娘”中以常州创新园的引荐下一见钟情。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中新苏州工业园成就了当年经济发展的迫切夙愿,实现了GDP超2000亿元的突飞猛进,而今的中以常州创新园则扮演着“创新型经济示范者”的角色。

    “项目、平台、基金。”中以两国政府第一个创新合作实验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落地常州已近三年,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施小平对应着三个关键词,开始盘点园里的大事:2016年园区新签约24个以色列合作项目,推动常州企业与以色列开展6个技术转移项目,另在谈40个项目,项目总量大幅增长,“关键是哈尼塔、萨伯曼、美芙世、纳塔力等以色列‘王牌企业’的落地提升了项目质量”;与以色列经济部、以色列国家旅游局共建以色列中心、CI3创新孵化器、中以创新加速器等创新平台加快运行;首个国字号、国内最大对以合作基金“中以创新发展基金”,总规模达100亿……

    技术扎根:国与国牵手,这有四种模式!

    7年前,乐康瑞德入驻常州,成为第一家以色列独资企业。正是这个项目使得常州市萌发了做一个以色列专题园区的想法,自此开启了与以色列合作的道路。中以常州创新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顺明说,目前园区中以合作分四种模式:联合研发;以方出成果、中方做产业;以方独资;中方全资收购,“这是由中以各自特色决定,也是我们在联姻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

    常州与以色列“门当户对”,前者地理优势明显,距离上海近,以资企业多、资金丰盈、市场广阔。后者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量全球第三、医疗类专利数人均拥有量全球第一、人均GDP超3万美元,被公认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创新国家。

    “除了大势所趋和双方存在互补性之外,我们有共同的追求,”刘斌说,对于创新的渴望,是携手合作的内在原因。“医疗器械是以色列位列二、三的产业,与我们在产业上高度吻合,最重要的是,我们给予了那些想要来中国开拓市场的以色列企业最实际的帮助和便捷式服务。”陈顺明说,比如早期与以色列PTL集团的结缘,成立以色列企业孵化器,这对想要刚开始涉足中国市场的以色列企业很有吸引力。

    项目不断集聚,配套服务紧跟而上,加之两国政府层面的支持,园区中以合作不断向深度拓展:

    2013年,福隆控股与以色列collplant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投资collplant 250万美元,共同研究从烟叶中提取人工胶原蛋白的技术,并计划与collplant 在常州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共同分享知识产权;

    2014年,江苏诺瑞思医疗器械与以色列Allium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前列腺支架,并且获得了Allium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将在常州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共享知识产权……

    陈顺明说:“以色列企业一般不大,但技术优势明显,我们称之为一个技术大国和一个经济大国的牵手。”

    “中国化”:扶持“小而美”,园区练内功

    征图新视在和AVT合作前,其实在国内已洽谈了20多家企业。“我们一起为中国软包市场联合开发的高性价比检测系统,针对市场痛点,在两个月时间里已售出20多台,实现销售300多万元,推动公司全年销售同增30%。今年,它已成长为我们的‘拳头产品’,实现销售1500万元。”王岩松说。

    以色列素以技术著称,项目偏小偏早期,需要入驻孵化加速以获得各种支持的偏多,这是对中以创新园的挑战。此外,孵化的外延服务也成为以色列技术“中国化”的必需品。“以色列企业进入中国之后的法律适应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总会让以色列人顾虑重重。未来,我们会加强软能力建设,提高中以商贸互信水平。”陈顺明说。

    目前特别亮点的大项目、好项目仍然为数不多,陈顺明坦承,以色列的孵化机制灵活先进,“中国化”的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蒋鹏举认为,尽管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中以常州创新园将坚持不以GDP贡献为导向,目标是成为“中国开放创新型经济的示范区”,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一号工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