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历届获奖项目呈现四大特点

■评奖回顾

    前三届评奖中,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共从279个参选项目中评选出101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1项。这些获奖项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获奖项目水平高

    获奖项目中87%的项目来源于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17项来源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71项来源于省部级课题。

    获奖项目中82%项目的科技创新点获得知识产权专利,其中获得国际专利10项,国内专利486项;获奖项目中67%项目所发表的论文被SCI、EI录用,其中被SCI录用的论文共计190篇,被EI录用的论文共计459篇。

    获奖项目中包括很多自主研发、首次成功或首次应用的项目,如,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高精度气控钠热管的研制及其传热性能的研究”项目,独立自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气控钠热管制作系统,掌握了气控钠热管研制的关键技术,该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获奖项目中有计量测试基础前沿研究,有效保证了国家量值传递准确可靠。如,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基于互易法的传声器校准及声功率测量技术研究”项目,为载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员听力保障直接提供了可靠的声压量值溯源,为文化部主导的“我国民族民间乐器的典库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有运用计量测试成果直接服务社会,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如,由天津大学和深圳智泰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复合正交与多传感协同智能坐标测量技术及工程化应用”项目,解决了复杂零部件难以高精度测量问题。该项目关键技术在中原内配、苹果、圣戈班等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创造经济效益1.68亿元,创汇212万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学会前三届评选出的获奖项目共产生经济效益近70多亿元人民币。

    获奖项目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这些科研项目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如,由清华大学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高精度时间频率传输与同步技术”项目,服务国家最前沿的时间频率传输。又如,由中国计量大学完成的“基于电磁测量技术的岩土环境安全测量传感技术与仪器系统”项目,针对岩土工程安全和岩土环境灾变监测的传感器和仪器所没有解决或不完善的方面,提出、发明了新型、有效的灾变前兆监测和灾变诱发因素监测的传感器、测量方法和仪器。项目成果被科技部列入《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遴选为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获奖项目涉及领域广泛

    获奖项目科技成果涉及领域广泛,共涉及民生、国防、航天、航空、能源、环保、海洋、医疗、电力、交通、食品、冶金、气象、石油等十多个领域,体现出我国计量测试整体水平。

    从第一完成单位来看,国家和各省级计量科研机构共51家,占第一完成单位总数的50%;国防、电信、交通、电力、石油等计量科研单位共34家,占第一完成单位总数的33%;国家高等院校共12家,占第一完成单位总数的12%;企业共3家,占第一完成单位总数的0.03%;医院共1家,占第一完成单位总数的0.01%。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