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1日 星期一
渝新欧大通道激活国际商贸红利
本报记者 刘 垠

创新引领“一带一路”

    不产一粒咖啡豆的重庆,咖啡生意做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中国云南、东南亚等主要咖啡产区与欧洲市场成功对接;在不靠边、不沿海的情况下,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服装鞋帽、工艺工业用品远销海外,带回了欧洲的名牌汽车、牛奶、红酒……

    其中的奥秘,就是这条称为渝新欧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不仅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也激活了“一带一路”潜藏的国际商贸红利。

    重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渝新欧的起点,眼前这些印有“中欧班列”字样的深蓝色集装箱,从重庆出发,由新疆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完成一趟11000多公里的渝新欧之旅,约需13天,比江海联运节约一个月时间,成本也仅为空运的1/5。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说,作为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最早的路线,渝新欧开行频率已经超过每天一班,总班数也早已超过1000班。

    2016年,渝新欧班列运送出口的货物货值约180亿元,发货达4.2万个标箱。先于“一带一路”倡议而行,又因“一带一路”倡议而驶入快车道的渝新欧,如同家喻户晓的重庆火锅,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而在6年前,打开这条新的贸易通道颇费周折。货物每到一个国家的海关都要开箱检查,增加了时间成本;途中温差极端时上下可达70℃,电子产品无法承受;全程运行时间长达10多天,安全问题也让货主们忧心。

    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反复沟通,渝新欧实现了沿途海关监管互认,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杨丽琼看来,渝新欧的开通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五国六方”铁路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定站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的开行模式;建立渝新欧班列价格量大从优、逐年下降的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途中必经的低温难题,重庆自主研发的温控集装箱,实现了渝新欧班列电子产品的冬季常态运输。“我们研发了一种电子锁,既有GPS的功能,又有报警的安全功能”,杨丽琼介绍,只要集装箱中货物偏离轨道一定距离,电子锁就会报警,渝新欧班列电子产品得以全程安全监控。

    极速前行的渝新欧,让企业的获得感与日俱增。重庆庞大平行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洁告诉记者,渝新欧运输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加上保税带来的资金沉淀,每辆车可以节省100多美元。

    “以前,中国出口咖啡主要走海运,现在通过渝新欧货运的比例不断提高。”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总经理彭德说,渝新欧将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的咖啡生产端,和欧洲国家的咖啡消费端有效对接。目前,渝新欧向外运输的咖啡,约占中国咖啡产量的10%。

    企业的感受,见证了渝新欧6年来的锐意创新,发展开始“换挡提速”。2017年,渝新欧班列的开行目标是超过500班,增长19%。通过渝新欧,推动重庆市物流成本再降低10%。

    “今年将拓展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货源品类和服务对象,构建多式联运跨境通道,打造水铁空公四位一体的高效物流运转体系。”杨丽琼透露,重点开发渝新欧匈牙利支线、渝新欧俄罗斯支线、渝新欧铁水联运、渝新欧铁空联运等新通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