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期间优秀成果巡礼之二
北京市基金助力首都基础研究孕育“四新”
柯 维
SO2是机体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内源性防御体系
硅纳米线和硅纳米洞阵列
互联网多模态内容分析与监管系统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市基金”)围绕首都基础研究工作重点,通过编制指南、前瞻部署,强化需求导向,聚焦科学问题,着力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鼓励广大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为相关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更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新理论开辟新领域

    市基金重点部署,积极引导首都科研人员发现科学新理论,打开更多未知世界的大门,为开辟新领域的研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发现开创了“气体信号分子”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寻找新的气体信号分子,阐明其调控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杜军保教授课题组在市基金7个项目的连续资助下,发现肺血管组织存在内源性SO2生成体系,其对血管结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课题组首次提出“内源性SO2是心血管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内源性防御体系”的新理论。该理论扩大了气体信号分子家系,对于揭示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探寻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价值。上述创新性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与认可,国内外同行相继开展了内源性SO2在机体其他系统如神经、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研究,促进了SO2供体的药物研发,形成了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SO2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新领域。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1项,并被写入《肺动脉高压》和《儿科心脏病学》等学术著作。气体信号分子研究领域专家Hart教授在Front Biosci撰写专题综述,对本研究工作给予肯定及关注。日本心脏研究所Toshio 教授以及香港大学Adophlus教授等对本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意义非常重大”。杜军保教授还应邀发表多篇特约引言及特约综述,引领国际该领域的发展。

    新方法解决大难题

    市基金遵循基础研究需求导向,大力支持首都科研人员从产业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探索新方法,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硅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体硅材料优异的半导体物理及化学性能,又具有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能,在能量转换与存储、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师范大学彭奎庆教授课题组在市基金项目的连续资助下,针对传统硅纳米结构制备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宏观原电池驱动金属催化刻蚀硅新方法和气相金属催化刻蚀硅纳米结构新方法,解决了硅纳米结构制备效率及规模化难题;发展了可控刻蚀硅纳米结构的新方法,大幅度降低了硅微纳加工成本与门槛,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提出了金属纳米粒子修饰及超薄碳膜钝化构筑硅纳米线高效光电转换纳米复合界面的新方法,为低成本高效硅基光电转换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研制的多孔硅纳米线气体传感器具有优异的传感性能,与多孔硅纳米线的可规模化制备技术相结合,使传感器芯片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项目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顶级期刊,其中7篇SCI论文入选本领域近十年的“ESI高被引论文”。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获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新技术取得好效益

    市基金有效发挥资助率和资助强度的杠杆调节作用,持续助力科研人员发展新技术,为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提供不竭动力。

    根据Gartner统计,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已经占到大数据的80%以上。一方面图像视频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是发挥大数据价值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分析识别其中隐藏的大量涉恐、涉暴等有害信息,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亟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北京大学彭宇新教授课题组在市基金项目的连续资助下,开展了该领域的多项技术研究。从视觉内容表示、视频概念标注、相似度学习和跨媒体检索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技术算法,解决了基于概念的视频检索关键技术,与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视频检索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JCV、PR、CVPR、AAAI、ACM-MM等国际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荣获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上百家单位推广应用,对于大规模视频内容的检索与监管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新发现引领新方向

    市基金着力关注基础研究的新发现,探索相关领域前沿,引领基础研究方向,助力科研人员走在科学世界的最前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课题组在市基金重点项目等的资助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了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液中存在着滤泡辅助性T细胞前体细胞(pTfh)这一新型细胞亚群,并发现这种细胞亚群在外周血中的比例和数量可以反映机体的抗体反应状态,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课题组还首次应用低剂量IL-2疗法靶向调节pTfh细胞,可有效促进自身免疫疾病缓解,实现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通过检测pTfh细胞的状态,对于临床上判断疾病的表型、预后及治疗均具有指导意义。项目成果发表在Immunity、Nature Medicine等国际顶级期刊,并被Immunity、Science及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刊登的论文高度评价。国际著名免疫学家Hideki Ueno于同期发表了题为《血液Tfh细胞的灿烂色彩》的评论,对该项研究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研究标志着免疫细胞Tfh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发现”。

    “十二五”期间,市基金不断通过管理改革创新,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自由与公平的创新平台,使科研人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科学关键和难点问题。市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市基金将继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学科繁荣发展,为探知更多科学问题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