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不可一日无手机?
李进东
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假期带着家人去哈尔滨玩,在一个稍显偏远的景点购买门票时,被告知只能使用现金,不能刷卡,也不能用微信、支付宝。因为所带现金不够,只得找不认识的游客借钱,再通过微信转给人家。一阵求助,买票问题是解决了,但也耽误了不少时间。等出得景区叫网约车时,大概与过节有关,半天没人接单。打出租车吧,也得用现金,于是又是一通折腾。

    这样的囧事,可能不少人都遇到过。其实在并不算太远的过去,出门特别是出远门,把钱带够,是一个根本用不着强调的简单道理。如果能循老理儿,不过是多个心眼,提前去趟银行的事。可是我们就是想不到,或者是想到了也懒得多走那几步。为什么?因为觉得根本没那必要。只要有手机有WiFi,什么事儿办不了?

    确确实实,现如今,交通查询、水电缴费、酒店预定、医院挂号、物品买卖、资源共享……方方面面的大事小情,通过移动互联网,大多都可以分分钟搞定。移动互联网,已经全方位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一部手机胜过一对翅膀,几乎每个人都在享受这种便捷。古人说,不可一日无酒。现在恐怕要改成“不可一日无手机”了。地铁上,马路边,电梯内,公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毫不夸张地说,离开手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如果说有一种东西能让人们产生群体性的、全方位的依赖,那么现在,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这种东西。

    移动互联网已经带给我们的,值得欢呼;即将带给我们的,也值得期待。但同样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并反省的是,有没有什么东西已经或正在被带走呢?

    诚然,无数的丈夫已经从陪妻子逛商场的百无聊赖中解放出来,无数的主妇已经从锅碗瓢盆的变奏曲中解放出来。但是,风驰电掣的快递小车,正让我们忘记动手,在便捷中变得越来越懒惰。诚然,手指一点便知天下大事,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复制粘贴须臾可成文章,平添了我们的自信。但是,百度、知乎的渊博和深刻,正让我们忘记思考,在从容中变得越来越迟钝。诚然,评论点赞使得千里万里不再那么遥远,潜水冒泡也使得孤身一人不再显得寂寞。但是,微博微信们的迅捷和多彩,正让我们忘记真诚,在优雅中变得越来越冷漠……

    不能想象,我们还将发生哪些改变。而且,对于这些改变,也很难给出一个全面深刻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正视这种改变,并有所警觉。我们不应当被移动互联网围困而毫不自知,更不应当在手机的精确导航定位中把自己走失。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两天不用手机,一周不开微信,朋友聚会手机集中“上交”,用看书挤压“低头”时间……这些看似有些刻意的举动,实际上准确反映出了一种共同的忧虑和紧张。《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带着温情的节目能够引起反响甚至走红,应该也是明证。

    其实手机并没有错,它不过就是一支钢笔、一把炒勺。关键在于我们,和我们的选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