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
在亏损成为常态的云计算服务市场实现盈利
一朵青云 两个秒级

    在目前全球云计算领域,QingCloud是唯一一家做到‘2个秒级’的云服务商:秒级的资源响应速度、秒级的计费标准。

    服务7万家公有云客户,但全公司员工加起来才200人,依靠的就是青云技术的高度自动化。

    本报记者 李 伟

    商业世界里,盈利才是企业永恒的追逐。

    尽管,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云计算未来的市场规模和持续增长,但国内市场上盈利者寥寥无几,亏损甚至成为常态。尤其是在基础云服务层这样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想取得利润更是难上加难。

    在众多创业型云计算服务企业中,青云2016年率先实现了千万级的税后净利润,终于给反驳“靠‘烧钱’促发展”的说法一记实锤。

    “你问我,作为一家基础设施服务商,我们为什么能盈利?”青云QingCloud(以下简称“青云”)CEO黄允松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快人快语地表示,“技术、效率、方向。当然,高效率让我们节省了大量成本,这是盈利的关键。”

    十年苦修练就扎实功力

    “大家一直都觉得奇怪,像我这么外向爱说话的人,当年怎么能在特别‘孤单寂寞冷’的IBM实验室一蹲就是十年?”黄允松,说话语速极快,中英文混杂,很有脱口秀主播的风范,“不要说女同事,男同事都看不到几个,有点像闭关修炼。所以,十年之后出来创业,发现虽然年纪一大把了,性格脾气还是跟小朋友一样。”显然,黄允松很好地延续了小朋友们热情、昂扬,有时又极其专注的性格特点。

    大学一毕业,黄允松就加入了IBM研究实验室,开启了为期十年的苦行僧一般的职业生涯:不换岗、不跳槽,也不理会隔断时间就火爆起来的各种行业新热点。“2000年那会儿,IBM称得上是行业内的泰斗级企业。而基础设施部门在IBM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去之前我做过很长时间的行业分析。”他说。

    在黄允松看来,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的基础性学科,“美国人能造出操作系统,但我们做不出来,所以盗版成为了中国IT行业最大‘特色’,从DOS到Windows一直到今天。”如果说,操作系统太复杂做不了的话,那关系型数据库从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直到现在,国内也依然没有自主研发成果。

    时代不同了。“云计算时代,盗版这个词已经消失。操作系统分装在数十万台服务器中,看不见、摸不着,大多数主机都在用免费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但这种现状一直持续的话,那未来十年IT行业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国家叫美国,剩下的国家叫其他。”黄允松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IBM那十年,从最初前辈传帮带式的帮扶下,到后来成为IBM SmartCloud创始人及架构师,黄允松干得扎扎实实。除了练就出一副面对墙壁也能口若悬河地脱口秀功夫外,最关键的是让其拥有了立足于企业级基础云服务行业的顶尖技术水平,“不是说我们的技术无法超越,而是要超越我们,他们至少要跨越那十年。”

    “虽然我能说会道,性格外向,这些优势放在最赚钱的咨询部门会很吃香,但那和技术无关。”黄允松搓着两只手兴奋地说,“想象一下,未来五年,人类的计算资源都会像电力或自来水一样,实现中央处理、开关即得,将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场景啊!”

    顶层设计决定效率

    在青云市场副总裁刘靓看来,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青云进入的市场是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巨头云集的基础设施领域。论资源和客户都无法与行业巨头抗衡,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在技术上更胜一筹。

    “在目前全球云计算领域,QingCloud是唯一

    一家做到了‘2个秒级’的云服务商:秒级的资源响应速度、秒级的计费标准。”黄允松认为,这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在技术上达到秒级的响应速度,才能实现秒级计费。目前,谷歌的GCE按分钟计费,亚马逊的AWS按小时计费,而国内云技术厂商都是按月甚至按年计费。这就是为什么青云的单价不比阿里云便宜,可最终年消费额却能节省2—3倍之多,“秒级计费让资金花在刀刃上,极大减少了不必要消耗,最终降低了总的拥有成本。”

    谈到成功之钥,黄允松思路清晰,他把关键因素归结为“高效率”:效率之下,是技术的支撑;效率之上,是“顶层设计”的前瞻合理。众所周知,云计算自上而下分为SaaS、PaaS、IaaS三个层次,其中IaaS层是云技术最重要的底层,也是最枯燥、最乏味、最艰苦的行业。“如果在美国,我们会选择PaaS创业,只需要设计中间系统,然后放在IaaS平台上运行。但在中国云计算领域,当时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基础设施平台。”

    作为“中国IT界最懂《红楼梦》的工程师”,黄允松在多个场合都表示过,要成为一名杰出的工程师就一定要对哲学、历史、社会学等社会学科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这对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写程序的人很多,但是能够构架复杂系统的人才极少,因为最终考察的是其对社会结构和产品构成环节的综合推理能力。”

    “架构是软件的基础设施,架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软件的功能及规模,这种投入要么就是失败要么就是巨大成功。”回忆起创业之路,黄允松也不禁唏嘘,“不断地打磨产品,一个方案不行,推倒重来,每天在成千上万行的代码里煎熬,一遍遍测试每个小的参数调整对稳定性有什么影响。”在倒数第二个方案上线测试两天后出事故而被迫下线时,创始人团队的三个年轻人一度以为“自己会死在这里”。但事后证明架构的优化让产品的运营成本巨幅下降,稳定性和扩展性都更强。

    最基础的工作让AI完成

    “每年下调两次资费”是黄允松给市场的承诺。截至2016年12月20日,青云已经做了七次资费下调,每次下调都让青云用户感到兴奋,也让更多围观者加入这个阵营。

    为什么每年两次降价还能实现千万级盈利?

    “成本低啊,我们机房不需要运维人员,所以省钱。”采访黄允松,就像玩“快问快答”,“这个行业最高的成本是什么?”“人才啊!”青云共服务7万家公有云客户,但全公司员工加起来才200人,“2016年,我们公有云和私有云收入占比基本上一半一半,这背后依靠的就是青云技术的高度自动化,说白了就是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青云依靠P2P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就是点对点的机器人智能调度系统,完成了绝大多数的运维层面工作。黄允松表示,随着机器深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未来能节省掉更多人工成本。

    “在青云,工程师写代码的时候是老大,写完代码就没你啥事了。如果写完代码还要蹲在机房运维,那算什么工程师?”在黄允松的逻辑中,高度AI化的IT和CT工程,对于整个行业的茁壮成长、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和技术的创新都非常重要。

    在谈到做云计算的终极理想的时候,黄允松笑着搓了搓手,“标准交付和简单化使用,是人们的终极需求,也是青云的终极追求。”用他的话说,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基础设施层本质上解决不了企业用户的根本问题,应用程序才能提供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所以,2017年青云会开放整套PaaS框架和新推出的AppCenter2.0的源代码,“在我的概念里,‘云’就是全新的操作系统,包括青云在内的所有云平台,其实都是操作系统,帮用户调度和管理资源并交付应用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