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您好 谢谢 再见
本报“网红”记者张盖伦

    盖伦跑两会

    报社院子里的玉兰开得轰轰烈烈。蓦然发现,日历已经撕到了14日。

    作为睡不醒星球的一员,进入两会时间后,我就开始了意志力和生物钟的殊死较量。然而我还兼具“拖延症星球”的“球籍”,每天至少两篇稿的任务,让我不得不时时猛戳自己——别上微博上微信看视频了!快写!

    两会结束后,我就可以重新回到“日上三竿起”的状态。

    但是,两会又是一个对记者来说如此特别的存在。它是新闻的富矿,你挑对了地方用对了锄头,就总能挖出些让你惊喜的东西。于是,到了终于要说再见的时候,我又生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怅然。

    作为记者,两会期间的大多数工作,都开始于“您好”。开始于一个怯生生的自我介绍,一条字斟句酌的短信或者一次鼓足勇气的敲门。幸运的是,这些开场白之后,我没有遇到冷场和拒绝。

    前天,我第一次找上了江苏团的新闻联络员。这位在跑会记者圈中口碑颇好的新闻联络官笑着说,怎么现在才来,好东西都被人挖走了呀。他照例送上代表团名单、江苏省的省情介绍,还有一张印着两个二维码的名片。我说,我想找某某代表采访,她的房间号多少?联络员往大门一指:房间号都贴在门口,你拍一张就行。

    以前总觉得,联络员愿不愿意帮你牵线搭桥,可能主要取决于心情。这次我并没有时间把每个代表团都走一遭,但遇到的大多数联络员,都给了我笑脸。有些新闻联络员干脆拉了个媒体群,“投喂”媒体采访素材,还帮助提供采访对象,让我都有了“受宠若惊”之感。

    所以,“您好”后面,通常接上的是“谢谢”。

    这是一份仰赖陌生人恩慈的工作,陌生人的耐心和细心,是我每次从代表团驻地回到报社时的“底气”。要知道,如果在外面晃荡一天都拿不到什么靠谱的“料”,总编辑会用眼神杀死你,当然还有一百种“死法”任君选择哟。

    这十天确实丰富。有时崩溃,饿着肚子等地铁觉得“生无可恋”,内心时时叫嚣着“不想干了”;有时嘚瑟,觉得怎么就那么走运,找到了想找的人,听到了靠谱的话;有时感动,比如报社的零食、方便面和咖啡基本上没有断过,后方同事贴心备好一切,就等着我们长胖了。

    “您好”“谢谢”,最后是“再见”。

    因为两会而短暂建立的人大记者微信群中,求代表委员联系方式的少了,表达感谢与不舍的话多了。毕竟,两会闭幕,这个群就要解散。代表团驻地里也有了些忙乱的气氛,代表们要打包行李,还要买上一些纪念品。在近十天的审议和讨论后,他们也将前往人民大会堂,按下表决器,投出神圣的一票。

    今天有电视台的同行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做专题报道,主题就是“两会明年再相见”。

    明年两会当然还要继续,不过,我并不确定我会不会与它“再见”。但是,“您好”,“谢谢”,是要长长久久放在心里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