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治霾,信心不是吹出来的
——两会热点之雾霾篇
受访人:姚檀栋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青藏所所长、中科院院士
Q:雾霾天您戴口罩吗?
A:雾霾天从来不戴口罩,嫌麻烦,憋得慌,感觉比不戴难受多了。
Q:您家用空气净化器吗?
A:家里不装净化器,办公室也不装,自己觉得少活几天就少活几天,无所谓。
Q:您会经常监测您住所或单位的PM2.5值吗?如是,最高的是多少?
A:不监测,并不在乎这个值。
Q:您觉得汽车限行对控制雾霾有用吗?
A:肯定有用。
Q:您长期生活的城市雾霾严重吗?
A:当然非常严重,最严重时就会生病,嗓子多痰,就吃点药呗。
Q:您会因为雾霾严重选择逃离长期生活的城市吗?
A:我不存在这个情况,我经常在青藏高原上工作,吸新鲜空气比较多,可能可以中和一下吧,不怕。
Q:您对治理雾霾有信心吗?
A:当然有。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伦敦是雾都,当时不懂为什么,因为我们正以烟囱上面冒着烟为荣。过去,伦敦治霾用了几十年,现在,我们用十几年应该可以彻底治好。
(本报记者杨雪采访整理)
受访人:曹湘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Q:雾霾天您戴口罩吗?
A:我不戴。
Q:您家用空气净化器吗?
A:没有。
Q:您觉得汽车限行对控制雾霾有用吗?
A:汽车限行以后有利于解决道路拥堵,对解决雾霾是有帮助的。
Q:您长期生活的城市雾霾严重吗?
A:我在北京住,应该说北京的雾霾还是严重的。
Q:您会因为雾霾严重选择逃离长期生活的城市吗?
A:我还没想过。
Q:您对治理雾霾有信心吗?
A: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雾霾会越来越减轻。
Q:治理雾霾,您觉得自己能做什么?
A:治理雾霾要从每一个人自己做起,怎样降低能源消费,比如说方便的时候我们用公共汽车出行,或者是少用电,比如我现在周末出去都是乘公共汽车。
(本报记者张晔采访整理)
受访人:武向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Q:雾霾天您带口罩吗?
A:我戴口罩,应该有点保护作用。
Q:您长期生活的城市雾霾严重吗?
A:严重,我在北京。
Q:您家用空气净化器吗?
A:家里有净化器,这个可能更多是心理安慰。
Q:您会经常监测您住所或单位的PM2.5值吗?如是,最高的是多少?
A:每天我会习惯性看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时候可能是500。
Q:您觉得汽车限行对控制雾霾有用吗?
A:汽车限行毫无用处,因为根本不是汽车造成的。你看今天不限行照样天气优良,春节期间车少人稀,照样雾霾。
Q:您对治理雾霾有信心吗?
A:我对治理雾霾没什么信心,只能主要靠大环境的改变。
Q:治理雾霾,您觉得自己能做什么?
A:感觉我们做不了什么。
(本报记者操秀英采访整理)
受访人:董明珠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
Q:雾霾天您会戴口罩吗?
A:那当然,必须戴。
Q:您家里有空气净化器吗?
A:有。
Q:您会经常检测单位或住所的PM2.5值吗?
A:我的空气净化器每天随时监测。
Q:您觉得限行对控制雾霾有帮助吗?
A:限行不是根本解决方法,必须全部启动新能源汽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Q:您长期生活的城市雾霾严重吗?
A:珠海相对好一点。但我觉得不管严重不严重,在一个国家,只要一个地方有雾霾,都是让人不安心的。
Q:您会因为雾霾严重逃离长期生活的城市吗?
A:不会。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去迎战,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离。逃离这里,雾霾依然会飘,因为空气是没有隔断的。珠海原来(PM2.5值)可能是2,甚至有过0,但现在(PM2.5值)最好的时候也有20、30,所以空气质量是有连带关系的。不能逃避,要有担当。
Q:您对治理雾霾有信心吗?
A:有。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层面,政策很好。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Q:治理雾霾您能做什么呢?
A:呼吁所有企业家(关注)你生产的产品是否有污染,是否破坏环境,以此为基准点。第二,消费者要尽可能不要用破坏环境的消费方式。
(本报记者陈莹采访整理)
扫一扫关注科技日报,回复“快问快答雾霾”,看独家视频。

    本报记者 杨 雪 李 禾

    快问快答

    雾霾天您会戴口罩吗?您会买电动车吗?……两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就雾霾、新能源汽车等热点民生问题邀请了部分代表委员进行快问快答。那么,对于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会内外专家又如何点评和回应呢?

    在谈天气言必称霾的今天,防霾治霾成为大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场草木皆兵的雾霾遭遇战中,代表委员们态度各异。有人视口罩为最基本的防线,有人则拒绝防护措施,坦然处之。不过在治理雾霾的态度上,大家看法比较一致——雾霾肯定能治好,但治霾过程中,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当然,治霾的信心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有数据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每年可呼吸到“清洁空气”天数在持续增加。据监测,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76.7%,其中73个城市达二级空气质量标准;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升高到78.8%,达标城市数量增加到93个,其中8个城市全年空气均为优良。

    对于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来说,如何实现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在贺克斌看来,这需要使区域二氧化硫浓度保持稳定,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分别下降20%和10%左右,PM2.5和PM10浓度水平分别下降60%和50%左右。也就是说,要实现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标,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要削减一半左右,京津冀区域削减比例甚至要超过70%。

    在限行机动车控制雾霾的问题上,中国环科院研究员柴发合的看法是,机动车污染防治对城市PM2.5污染防控非常重要。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PM2.5首要来源是机动车排放,占比均在30%左右,深圳机动车排放对PM2.5贡献甚至高达41%。柴发合认为,重污染预警期间,北京等城市加大机动车污染管控,特别是老旧车和柴油车等高排放车管控,有助于降低污染峰值。不过,从代表委员的各抒己见中不难看出,机动车限行的作用被“有限的认可”。基本上,大家有一个共识——雾霾不是汽车造成的,治霾也别老打汽车的主意。

    戴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有没有用,是老百姓最关注且有争议的问题。

    “使用口罩的实验结果表明,戴口罩比不戴口罩的人,在心血管功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科学合理选用产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给出了建议:佩戴符合我国国标(GB/T 32610-2016)产品;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使用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形成二次污染。

    对于空气净化器,阚海东介绍,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设计实验显示,即使是短期使用净化器,也可降低人体血压水平,改善人们的心肺健康状况。阚海东表示,应科学合理地使用空气净化器。“开启空气净化器2小时后,室内PM2.5浓度降低60%左右,是室外浓度的一半,但不能达到部分厂家宣传的95%效果。此外,使用净化器后,室内空气质量可能还是无法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 因此,阚海东建议,“选用符合我国国标(GB/T 18801-2015)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尽量选择具有高洁净空气量、高能效值、低噪音产品,并根据产品使用要求定期维护。”同时还有一种说法是,空气净化器换滤芯的时间比估计的更短,普通消费者其实难以承受。

    不过,就算使用空气净化器,在像武向平这样的委员看来,可能更多是求心理安慰。

    作为科技界的精英翘楚,代表委员们比公众似乎更多了几分淡定。诚如他们所强调的,每个人都是环境的消费者,从现在起必须要转变以往的粗放消费方式。

    留意一下你会发现,身边存在这样一种人——他懂得诸多关于霾和治霾的知识,比谁都渴望政府作为,治好雾霾;但当你让他做些改变,比如公交出行,他们又比谁都不愿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