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2日 星期日
京华水“工匠”
——记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沈来新
沈来新(左二)带队现场指导南水北调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泵站试运行

    谭天实

    “必须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一个精品水院,从而不断推出一项又一项精品设计!”一个坚定的声音时时震撼着院长沈来新的心扉。

    “专业务精到,事功求完美;追求卓越,多出精品!我们的事业无限!……”鸡年新春,在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水务建设提供一流规划设计服务的光荣征程中,在写给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水院)全体职工的贺词里,沈来新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话语,袒露出一个水务科技团队领军人的肺腑心声。

    刚刚荣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的沈来新,1984年毕业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清华才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身上流淌着山东大汉的沸腾热血,迎面扑来是谦谦学者的儒雅之风。

    夏雨冬雪数十载,他以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带领规划设计团队秉承工匠精神,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出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奥运龙形水系以及国内外千余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科研项目,设计成果获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等数百项。

    遵循“精于专业 诚于品德”的企业方针,他和同仁们精心雕琢首都之水,润泽北京城,惠民千万家。

    大工匠,一张水务蓝图绘到底

    “我们必须举全院之力,高站位,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为城市副中心水务建设提供一流的规划设计成果和服务!”沈来新声音震耳。2017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全院紧锣密鼓再次召开的城市副中心水务建设项目规划推进会,各项目负责人摩拳擦掌,奋力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

    早生华发的沈来新,铭记晋朝陶渊明的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对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他亲自挂帅,日夜操劳。组织精干力量,精心策划部署,与国际知名公司、国内权威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很快完成“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水系景观工程”等前期工作及施工图设计。

    能在城市副中心水务建设中描绘崭新蓝图,源于沈来新和团队数十年如一日不断缔造规划设计优秀成果的积累。

    30年前,初出茅庐的水务新兵沈来新和水利前辈们踏荒野、住窝棚,以坚实的脚步、不苟的态度,用古老的计算工具,严谨设计出延庆军都山渡槽等优秀水利工程。至今,已成为百姓游憩的佳境。

    20年前,沈来新团队大胆突破传统治河思路,将“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理念融入转河治理中,实现了防洪与生态、水利与景观、亲水与安全、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开辟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先河。自此,他们坚持生态治理理念,先后设计完成了北护城河、清河、凉水河等千余公里河道……一一成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的典范。

    10年前,秉承奥运“三大理念”,他们建成世界范围内在屋顶结构上最大的生态水系,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每年雨洪利用率超过85%,综合利用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年后,一曲“碧水环绕北京湾”的《卢沟谣》再次回荡在重生的永定河畔,沈来新团队抹去了永定河几十年的“满目疮痍”,使北京段170公里河道自上而下形成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拉动沿河五区经济腾飞,提升水生态服务价值数百亿元……

    至今,积几十年的治水经验,他们编制了北京“九五”“十五”到“十三五”水务规划;提出“四条外部调水通道、两道水源环线、七处战略保障水源地、水系湖库互联互通”,构筑系统解决首都供水问题的“26213”供水格局;创造性规划设计建设国际首个大型城市供水环路,大大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构建“两纵四横、一环双网、多道两廊”的防洪排涝新格局。

    他们用工匠之心勾勒首都水务蓝图,织就一个美丽水世界。

    大智慧,勇攀科技创新新高地

    “你们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实现了我院在大型水厂设计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以先进的工艺、现代的建筑,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认可。”2016岁末的总结会上,院领导为获得年度“规划设计创新奖”的通州水厂工程项目组颁奖。

    主席台上,满脸欣慰、双眸放彩的沈来新站起鼓掌。市水院建立创新引领发展的激励机制,多年坚持评选“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规划设计创新奖”集体,着力打造精品水院。

    多年来,在沈来新的带领下,全院工程师们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取得国家专利39项,编写专著10余部,编制行业规范1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0余项。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三个项目分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获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荣获有世界工程咨询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菲迪克(FIDIC)工程项目优秀奖”,成为2016年全球26个获奖项目之一。同时他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成国际合作项目60余项,市水院派驻援尼日尔共和国的供水工程专家获得“尼日尔总统勋章”。

    是他们在每一项目中规划理念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雕琢,收获了诸多技术大奖,推出一系列精品设计——

    在规划项目中,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了“三横三纵防外洪,两大枢纽分泄洪,分区蓄滞洪涝水,支沟泵站排内涝”的防洪排涝体系和“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林水相依、水城共融的水环境格局;围绕2020年第十六届世界休闲大会,打造平谷泃洳河生态文化休闲产业带的“两河十园”,建成“百里水带”“千顷绿廊”“万亩桃林”紧密融合的首都东部生态屏障;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将大兴支线工程由单一的机场供水支线扩展为连接河北廊涿干渠与北京南干渠的“京冀南北连通线”,实现京冀供水互联互通,为南水进京打通第二条通道。

    在设计项目中,亦是创新成果累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规划设计中,沈来新带领团队主持攻克了大型输水工程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创新提出了与首都城市规划和特点相适应的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建成了世界上首个穿越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大型输水工程,创新和发展了砂卵石地层浅埋暗挖技术;研究提出了一套集总体布局、水力分析、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运输安装、安全监测、水压试验、渗漏检测等为一体的深槽、长距离、超大口径PCCP管道的关键技术体系,并首次应用于国内输水工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在各个设计项目中,航测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新工艺的研发创新随处可见,成效突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沈来新和他的团队始终脚踏实地催化这一动力源。

    大发展,建设首都水务科技堡垒

    “沈院,我扶您走吧。”“谢谢,我自己可以的。”因意外造成膝盖骨骨折的沈来新,手术后尚未恢复,竟挪着维艰的脚步来到单位。他心系着城市副中心设计团队、放心不下全院转企改制的推进工作。

    到达办公室的廊道并不长,他却走得格外吃力。30多年的水务生涯,历经风霜雪雨的这位水务战士,斗志从未被消磨,却越战越勇。

    因为工匠喜欢精雕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设计的工艺,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他心中酝酿着市水院未来发展的宏大蓝图。

    “企业发展、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全员和谐”是他提出的企业发展愿景。自始至终,他和领导班子坚持服务立院、创新强院、人才兴院、制度管院、文化强院的发展战略,带领全院职工圆满完成规划设计任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践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与清华等高校联合开办在职研究生班,为新员工遴选导师,培养中坚力量和后备人才。同时注重实战练兵,选派青年骨干担任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骨干突击队开展设计会战,对关键技术难题不懈攻关。

    沈来新深知,企业文化是助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他注重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党建及文明单位创建中。实施“EAP”职工关爱工程,建立起职工关爱基金,为职工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形成别具特色的关爱文化,职工在和谐共融的大家庭中幸福感和归属感倍增。

    “延庆冬奥会规划建设项目会”“北京新机场供水厂项目会”“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工作会”……市水院的会议中心总是瞬间被“占领”。工程师们大都身兼数十个规划项目,白天沟通业务、夜间加班设计,“5+2”“白+黑”,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

    正是这些精益求精、默默无闻的水务科技人的努力,正因为有沈来新为首的睿智求新、科学管理的科技引领者,才会有一个又一个精品水利工程建成落地,才会有一处又一处河湖美景涌现世间。

    在市水院获百余项省部级技术奖项的同时,连续多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水利勘测设计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型优秀企业”等荣誉。设计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合格率始终保持100%,优良率90%以上;产值和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沈来新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家”“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诸多荣誉,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技术奖30余项,国家专利9项,发表论文8篇,专著8部,参编规范4部……殊荣闪耀其身,他却低调沉稳,他在乎的是每一项水务规划设计项目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货真价实的精品。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市水院人坚守工匠情怀,将继续在首都每一个水务作品中,缜思入微、精雕细琢、不负众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