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2日 星期日
■业务处室有话说

    发展民生科技 注重协同创新

    陈松(社发处) 去年,我们启动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支持开展了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启动了中药抗肿瘤、癌症免疫诊断单克隆抗体2个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启动了“心脑血管病协同防治工程”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了中药材资源开发精准扶贫科技创新工程,构建了以中药资源产业体系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攻坚新模式;系统提升公共安全科技保障能力,围绕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等3大重点领域启动了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新布局5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6个省级临床医疗示范基地,形成了包含8个省级三甲医院,覆盖12个市州的疾病诊疗研究和应用协同网络。

    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中药材精准扶贫科技专项;着力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两大核心载体;与省卫计委、省环保厅和省安监局进行部门协同创新。

    脱贫攻坚 打好科技扶贫战役

    黄耀(农村处) 去年,为推动科技扶贫和武陵山、罗霄山片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制定了《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整合厅内各类专项资金,安排经费亿元以上,将中药材全产业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农业星创天地等专项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建设33家“星创天地”;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组织1300多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含三区科技人才)深入贫困县开展科技扶贫。

    今年,我们将启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培育专项,重点支持具显著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项目,将首先选择12个脱贫摘帽贫困县,予以重点支持;启动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工作,开展为特色县域经济“把脉”、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协同攻关、技术推广和本土科技能人培训等服务;逐步实现每个贫困县有1个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无缝对接,每个贫困村有1名农村实用科技专家联系开展科技指导工作;加强贫困地区技能培训。重点支持贫困县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科技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村本土脱贫致富带头人。实施全省贫困地区农村科技技能培训“万人计划”。

    服务基础研究 加强“联合基金”设立

    任树言(基金办) 2016年,我们新出台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启动了专用于支持全省高职院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省科教联合基金。该联合基金由科技厅与教育厅共同设立,是省基金委首次与省直部门联合设立的部门联合基金。

    去年,湖南省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0余项,直接经费5.26亿余元,获得12项杰青(含优青)项目资助。12位杰青(含优青)均曾获省基金资助,充分体现了省基金为国家基金预研的作用。

    今年,我们近期将启动与省卫计委联合的“科卫联合基金”,并积极争取与国家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并拟对联合基金继续扩容,与有意愿的市州政府、省直部门、行业协会协商,计划新增1—2个联合基金。

    修“办法” 让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伊飞(奖励办) 2016年,围绕评奖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公信力的目标,我们做了一些奖励评定上的改进。

    如推荐上,将国家高新区纳入了省奖推荐单位、杜绝频繁报奖、在科技进步奖中增设创新团队类别。

    评审上,加大了省外专家比例。网评省外专家达80%以上,比上年度提高10%;学科组初评省外专家达25%左右,基础科学组和创新团队组实现全省外专家评审;对学科组初评和评审委员会、奖励委员会的评审职责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并完善保密机制。为防止“数字出奖”,对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一等奖项目首次全面进行了效益真实性核查。

    从社会各界和评审专家、委员反映看,改进举措收效良好。下一步,我们将提请省政府修订《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拟将授奖对象扩展到享有我国永久居留权的外籍科学家;拟设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适当上调奖金标准,争取让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坚持服务创新 营造更好创新创业环境

    刘建元(火炬创业中心) 去年,第三届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收效良好。据不完全统计,已达成意向投资6.67亿元,到位投资7500万元。长沙银行储备企业客户120余家,意向授信金额2亿元,已授信5100万元。116个获奖项目获省科技计划支持,资助经费2160万元,为上一届资助经费5倍多。

    大赛成功,我们认为有几点经验。一是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南赛区)和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合二为一,深度打造了高端赛事品牌;二是坚持一个项目由数个机构、数名投资人进行评价,让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三是赛事服务更精准专业,构建了创新创业赛事全链条服务网络,深入筑建众创星创舞台,建设了双创赛事服务体系;四是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大了赛事知名度与关注度;五是加大了赛事奖励和支持政策。大赛获奖项目支持比例达12%。

    去年,我们还尝试举办了首届中国(湖南)创新挑战赛,7项需求吸引了来自全国21个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的解决方案,现场达成意向科研合作金额1850万元。这个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了企业技术供需精准对接新模式,搭建了成果交易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赛事探索了建立以解决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立项新模式。

    (本版面由俞慧友 夏润龙 龙群 业务处室共同编辑组版) 

京ICP备06005116